時間是人類最珍貴的資源,時間也是最公平的,因為每個人每天都只有24小時,如今,人們說得最多就是“忙”,“沒時間”.這類字眼,不是說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一樣,擠一擠總會有的嗎,那為什么還是沒有時間,究竟什么占據了大家的時間呢?
這是一個令人困惑的問題,著名管理學家科維提出了一個時間管理的理論,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緊急兩個不同的程度進行了劃分,基本上可以分為四個“象限”:既緊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緊急、緊急但不重要、既不緊急也不重要。
按處理順序劃分:先是既緊急又重要的,接著是重要但不緊急的,再到緊急但不重要的,最后才是既不緊急也不重要的!八南笙蕖狈ǖ年P鍵在于第二和第三類的順序問題,必須非常小心區分。另外,也要注意劃分好第一和第三類事,都是緊急的,分別就在于前者能帶來價值,實現某種重要目標,而后者不能。
以下是四個象限的具體說明:
1、第一象限是重要又急迫的事
舉例:諸如重大項目的談判,重要的會議工作等。
這個象限包含的是一些緊急而重要的事情,這一類的事情具有時間的緊迫性和影響的重大性,無法回避也不能拖延,必須首先處理優先解決。這是考驗我們的經驗、判斷力的時刻,也是可以用心耕耘的園地。
該象限的本質是缺乏有效的工作計劃導致本處于“重要但不緊急”第二象限的事情轉變過來的,這也是傳統思維狀態下的管理者的通常狀況,就是“忙”。
2、第二象限是重要但不緊急的事
案例:主要是與生活品質有關,包括長期的規劃、問題的發掘與預防、參加培訓等。
這一象限不同于第一象限,這一象限的事件不具有時間上的緊迫性,但是,它具有重大的影響,對于個人或者企業的存在和發展以及周圍環境的建立維護,都具有重大的意義;膹U這個領域將使第一象限日益擴大,使我們陷入更大的壓力,在危機中疲于應付。反之,多投入一些時間在這個領域有利于提高實踐能力,縮小第一象限的范圍。
3、第三象限是緊急但不重要的事
舉例:電話、會議、突來訪客都屬于這一類。
表面看似第一象限,因為迫切的呼聲會讓我們產生“這件事很重要”的錯覺——實際上就算重要也是對別人而言。我們花很多時間在這個里面打轉,自以為是在第一象限,其實不過是在滿足別人的期望與標準。
4、第四象限屬于不緊急也不重要的事
舉例:發呆、上網、閑聊、游逛、閱讀令人上癮的無聊小說、毫無內容的電視節目等。
第四象限的事件大多是些瑣碎的雜事,沒有時間的緊迫性,沒有任何的重要性,這種事件與時間的結合純粹是在扼殺時間,所以根本不值得花太多時間在這個象限。但我們往往在一、三象限來回奔走,忙得焦頭爛額,不得不到第四象限去療養一番再出發。
現在回顧一下你上周的生活與工作,看看自己在哪個象限花的時間最多?請注意,在劃分第一和每三象限時要特別小心,急迫的事很容易被誤認為重要的事。其實二者的區別就在于這件事是否有助于完成某種重要的目標,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應歸入第三象限。
如果你是天天在忙,忙得不得要領,那么請您認真領會時間管理四象限工作法,它會讓你的工作變得
高效,工作不再是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