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開學,拿到新課本后怎么預習是很多學生都關心的問題,希望下面的內容能夠幫助同學們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掌握預習的方法和訣竅。
一、為什么要預習
1.互聯網+背景下終身學習能力的需要。進入5G時代,新知識更快流轉,終身學習能力越來越重要。我們習慣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學習,然而,早晚有一天,我們要離開校園,離開老師,甚至離開父母,卓然高飛。在一生的成長中,十幾年的校園學習生活只是其中一部分。只有具備終身學習能力的人,才能成為領跑者。預習,是終身學習能力的必備。
2.疫情時代背景下自主學習能力的需要。雖說2020實“鼠”不易,2021“牛”轉乾坤。但是,我們清楚地看到全球類似這種病毒危機并不是突如其來。現在,也不可能立刻消失。未來,一定也有各種困難和挑戰存在。因此,我們必須防患未然,不能因為疫情,停下學習的腳步。
預習,是自主學習能力的必備。養成了良好的預習習慣,你將成為:時間管理達人;自主學習達人;
良好習慣達人;行動追夢達人……用今天的時光使自己擁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二、怎樣預習
讀——一篇新課文,就像一位新朋友。朗讀,是最快認識TA的金鑰匙。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讀的時候,我們要做一位探險家,走進作者的文字世界。去發現不認識的生字,在不認識的字的下面點個小圓點;去發現不理解的新詞,在下面畫個小三角。讀完全文,請來字典朋友,幫幫忙,消除字詞障礙。當然,別忘了標記自然段。這樣,點一點,畫一畫,標一標,我們就初步認識了這位新朋友。
思——亞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
再讀的時候,我們要做一個思考者。作者寫了什么內容?哪些內容是作者要重點表達的?哪些語言是我語言庫里沒有的?哪些寫作方法是我可以借鑒的?哪些新知識是我最想跟別人分享的?思考的同時,把自己內心的答案記錄下來,還可以把自己的困惑寫在書上,這就是做批注。等到開學,這些批注,都將成為我們在課堂上交流的話題,使我們的學習不斷深刻。
講——從著名的“學習金字塔”研究圖表中,我們看到:學習24小時后,學習內容平均留存率最高的學習方式就是講授給他人。
我任教的上一個班級的學生,在五年級的時候就開始申請當小老師了。他們有時候一個人,有時候兩三個人,認領教材中的某一課,提前幾天的時間開始研究、設計,然后站在講臺上,像小老師一樣帶領下面的同學學習新知識。那時,我就坐在TA的座位上,適當地提問或補充,班級學生的學習效果特別好。
我那個班級里有43位同學都做過小老師,給大家講課。此時,我們要做一位講書人。自己就是一位小老師,怎樣把這篇新知識講給別人聽呢?!寒假里,我們可以講給家里人聽,自己當老師,請爸爸媽媽當學生。講自己的學習收獲;講這一課的重難點;講精彩之處;講疑惑之處。問一問,答一答,評一評。
還可以請爸爸媽媽網購一塊小黑板和一盒粉筆,那樣講起來就更帶勁兒了!也可以立一個支架,把自己講課的視頻錄下來,傳個視頻號,發個抖音,分享學習成果,增添
學習趣味,增強成就感!
記——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學習筆記,就是為自己的學習存檔。
此時,我們是一位記錄者。請爸爸媽媽帶我們去文具店買一個喜歡的日記本,買幾支慕那美彩色筆。學習筆記,可以記錄作者的相關信息,記錄重點字詞,記錄最喜歡的一句或一段話,記錄學習體會,記錄疑難之處,記錄你想記錄的。內容可多,可少,不強求,漸漸積少成多,聚沙成塔。在形式上,可以是單純的文字記錄,可以是條分縷析的表單記錄,還可以是個性化的
思維導圖,漸漸形成自己的風格。
用——學以致用,行以致遠。
用,有兩種。例如,說話的時候用上新學的有新鮮感的詞句,寫作的時候用上新學的表達方法,閱讀的時候用上新學的閱讀策略……例如,選一套練習冊,一課一練。既能鞏固所學,又能檢測學習效果。增強學以致用的觀念,讓所學成為我們的鎧甲,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披甲上陣,揮斥方遒;讓所學成為我們的翅膀,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逆風飛翔,搏擊長空!
以上進行的“讀、思、講、記、用”,只是我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來的比較基礎的預習五步法。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創新。預習,不是一成不變的。比如,借助微課,到名師公眾號里找找預習微課,幫助自己預習。再比如,構建學習圈,成立學習小組微信群、釘釘群,定時分享預習成果,相互促進,相互提高。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這本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不是隨便什么人給你一個通用的方法,你都能成功。就像能把胡蘿卜煮得很軟的熱水,卻把雞蛋煮得很硬一樣。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其實,同學們已經有過網課經歷,一定也積累了自己的學習經驗,相信大家會越來越樂學,越來越善學!
文章來源|祖慶說(ID:zuqingshuo_123)
作者:種豆南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