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精英都有超強專注力?是他們有更多集中注意力的技巧和秘笈嗎?不得而知。今天我們要給大家分享的是七條少為人知的注意力建議,或許能解開精英們擁有超強專注力的秘密。
1.學會“積極專注”與“消極專注”
注意力分為兩種,“想做的事”與“勉強做的事”要使用不同的專注方式
■ “積極專注”就是以“開心”作為努力的誘因.
“積極專注”的動力來自他人的贊美,或者想達成某個數值化的目標。比如你為了讀書而學習
快速閱讀,只要有人對你說“你的閱讀速度變快了”你就會更有動力去學習。或者你的水平測試成績比上一次高,達成一個數值化的目標,就能刺激“積極專注”。
要發揮“積極專注”的效果,關鍵在于一開始不要挑戰太困難的事情。雖然每個人認定的困難程度不同,但若一開始就挑戰自己絕對辦不到的事情,當然不會成功,不成功就無法體會達成目標的喜悅。
“積極專注”的重點,在于從“有點難又不會太難的事情”開始做,比如反復做一套不算太難的題目,就會讓人比較專心。
另外,在“積極專注”的過程中,要盡量想象一些正面的事情,例如成功之后的喜悅或報酬。畢竟專注的目標是自己想做的事情,當然要有正面心態。
■ “消極專注”以“負面情緒”作為努力的原因
“消極專注”的原動力來自他人的憤怒與批評所產生的恐懼。“當你預知他人會批評、責罵,“消極專注”就會被激發。如果課題太困難,消極專注也跟積極專注一樣撐不久,但是消極專注可以讓你挑戰稍微困難一點的事情。因為要是自認困難而放棄,你就得承受嚴厲的批評。
可笑的是,當你心中越充滿危險、責罵、處罰、痛苦等負面情緒,“消極專注”的效果就越明顯。想必很多人都曾因為怕考試考不好而臨陣磨槍,“落榜”“重考”的負面壓力就是專注的原動力。
竅門:“積極專注”靠樂觀心態,“消極專注”靠悲觀心態。根據專注目標來調整心態,就能自由控制專注力。
2.使用截止時限來強化注意力
很多人都遇到過,一旦任務快到截止時限時,
注意力會非常集中。是因為當大腦發現自己陷入危機,就會分泌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叫作“正腎上腺素”,讓人發揮無比強大的專注力。
在平時也可以利用這種方法來提高注意力,但要注意三點:①設定截止時限;②做完了或感覺累了就要休息;③簡單與困難的事情要交互穿插。
3.避免“粗心大意”
粗心大意的起因,就是專注力跑到目前執行的工作之外的地方,造成
遺忘與錯誤。避免粗心大意最好的方法,就是先接受“必定會失手”的假設,也就是所謂的未雨綢繆。
曼徹斯特大學的詹姆斯•利森教授長年研究人類犯錯的行為,他認為粗心大意有四種模式:
① 重復的錯誤(咖啡加過糖又加一次)
② 轉換目標(下班回家想學習精英特速讀軟件卻看電視去了)
③ 缺乏、反轉(浴缸上了水栓卻沒有放水)
④ 混合、混亂(想修剪庭院花草卻拿了開罐器)
■ 你的粗心大意通常屬于哪一種模式?
了解自己犯錯的模式并擬訂對策,就可以減少粗心的次數,維持專注力。比如你容易忘記自己有沒有加糖,那就訂個規矩:咖啡喝完之前不把糖包丟掉。如果容易忘記要學速讀,那就用智能手機的筆記軟件留個備忘錄,或者在錢包、卡套里面放張字條,上面寫“精英特速讀”。
盡量把自己犯過的錯要做記錄,找出原因。可以通過清單、列表和備忘錄等方式來提醒自己。
想減少大腦的“左顧右盼”,關鍵是專注于一件事
* 選擇安靜的地方工作,避免雜亂信息干擾
* 用不到的東西應該收好或丟掉
* 不要貪心,每天做好一件事就夠
4.多溝通有助于維持生理時鐘
保持規律有節奏的作息習慣,會對你的注意力更有幫助。比如:白天固定時間曬太陽,晚上盡量在陰暗的地方度過,然后每天都睡飽。但很多時候,光線、飲食、睡眠做不到可控。
還有一種方法與他人溝通,也能讓你的身體保持正確的生物鐘。
每天找人聊一次聊,可以調整身心的節奏:
* 保持自己的節奏,偶爾找親友聊聊
* 念書念得越辛苦,就越該找時間聊天放松
* 把溝通交流納入每天的行程
在考試之前,定期跟同學或朋友聊聊,除了能放松,還能穩定你的生物鐘。
5.地點、時間、內容……目標內容要盡量詳細
■ 想象“何時”“何地”“怎么做”“做多少”
抽象的內容無法激發你的專注力,決定大目標之后要進一步決定“時間”“地點”“行動”“程度”等明確細項,才能想象出自己專注的樣子。
想象專注的狀態稱為“想象訓練”,這點也很重要,如果沒頭沒腦地做下去,可能會虛度光陰,什么都沒完成。當自己訂了一個計劃,要想象自己專心執行這一計劃的樣子,大腦才會跟著想象去行動。專注力才會提升。
把“起點”想清楚,比較容易啟動
心理實驗上有個設定方法叫作“制約”,或許有人聽過“條件制約”這個名詞,簡單來說就是“讓人或動物學習對某項特定操作,做出特定的反應”,最常見的制約例子就是巴甫洛夫的狗實驗。
以條件制約來強化行動力確實可以提升專注力,但是過程有點復雜,你應該想知道更簡單的做法。
其實,只要針對想專心的行動設定一個“啟動條件”,就比較容易開始行動。
“馬上開始學習”的“馬上”其實相當模糊,不如改成“喝完咖啡之后就學習”,有了條件就比較容易采取行動。不要把斗志與專注力托付在自己軟弱的意志力上,托付給實際條件比較可靠。
6.珍惜可以長時間脫離網絡的時光
試著在一天中給自己留一個遠離手機的時間段,譬如在睡前把手機斷網放一邊,然后讀會兒書,困了就睡覺,或許你會發現大腦更有創意和點子,當你覺得沒有手機不會焦慮,就可能已經網絡成癮了。
7.做事如何避免找借口、自我設限?
有的人明知眼下的事情要趕快做,卻總是難以動手,這是為什么呢?很簡單,這類人就是對當下要做的事情結果不確定,而做的自我設限,找借口推脫的一種逃避行為。
為不專心找借口,就更無法專心。職業運動員需要頂尖的專注力,也是最好的證明。打破紀錄的偉大運動員們,發表感言時從來都不提借口,成功的職業運動員就算心里有借口,也清楚地知道,只要說出口就會完蛋。
因此要習慣下決心扛起自己的責任,次數多就能產生專注力。只有當你努力不找借口,自然就會培育出專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