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位置:首頁 >> 方法技巧 >> 正確認識幼兒閱讀,從小培養閱讀好習慣
正確認識幼兒閱讀,從小培養閱讀好習慣
很多家長都希望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和習慣,為此在孩子一兩歲的時候,就開始用識字卡教孩子大量認字了。這樣的想法很美好,但真的是有點兒太心急了。
而且孩子的閱讀并不是從識字開始的。孩子的閱讀是從“聽和看”開始的。比如孩子還不識字的時候,父母讀故事給孩子聽,或者孩子自己看繪本(圖畫書)。孩子雖然還不認字,但可以通過觀察畫面的內容和細節,通過畫面背景和人物動作表情等信息,理解圖畫中要表達的意思。
所以在孩子還小、不識字的時候,不用忙著去教孩子識字,平時可以多給孩子讀讀繪本、講講故事。這是一個詞匯積累的過程,也是閱讀啟蒙的階段,會為孩子今后的自主閱讀埋下良好的基礎。在這個過程中,建議進行一些互動,也就是要讓孩子參與到你講的故事中來。比如講的過程中向孩子提問,或者在故事講到一半的時候,讓孩子接著往下講等等。
關于學齡前兒童的自主閱讀能力,我國從事閱讀研究的學者周兢,將其歸結為三個方面:
1、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對應的能力
孩子認識和理解詞匯,通常是從生活中的口頭語言或書面語言開始的,并不是直接的文字。比如,孩子聽到“吃瓜”,然后看著瓜、吃掉瓜;幾次之后,當孩子看到或想吃的時候就會說“吃瓜”。以后孩子能自己閱讀的時候,當讀到類似的內容時,自然而然的就能理解了。
2、書面語言的視覺感知辨別能力
即將漢字和符號區分開的能力,以及在看到文字的時候,是不是能夠抓住文字的特點,在文字之間尋找規律的能力。比如,偏旁部首的意識,月、胖、朗這樣的文字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3、成為流暢閱讀者的策略預備能力
即與書本交流的能力,孩子要學會預測、反思、質疑、假設、推斷等等。比如,根據故事的前半部分,預測接下來的發展;為什么故事里的人會那樣做;假如是我,我會怎么做……
所以說,兒童的自主閱讀能力,應當在兒童不認識文字時就開始培養了。在沒有認字的時候進行親子閱讀,就是在培養孩子語言理解能力,同時促進孩子對文字的敏感,一步步穩扎穩打,孩子就會順利地成長為一個出色的閱讀者。
作為家長,應該做的是一個引導作用,比如前面提到的親子閱讀,給孩子讀讀故事書。再比如以身作則,讓孩子看到你閱讀,而不是一邊期望著孩子能乖乖地坐在書桌旁看書學習,一邊自己躺著看電視、玩手機、打游戲。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你所有的行為和習慣,都會無形去影響他,你怎樣去說話、做事,孩子就會怎樣模仿你的行動。所以在培養孩子閱讀之時,你需要先給孩子做個榜樣。而不是簡單的告訴孩子,你要怎么怎么做。
希望家長朋友們,可以多學習和了解孩子閱讀能力發展的過程,并嘗試用科學地方法去引導和幫助孩子,讓他們盡早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