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人生的價值不在于時間的長短,而在于我們如何駕馭和使用時間。事業有成,樂于奉獻,你就會生命充實,精神煥發,留住時間而青春永駐;庸庸碌碌,飽食終日,你的生命就是一片蒼白,縱然活到百歲,也是空度光陰!此文為
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為大家整理的名人珍惜時間的小故事,意在勸誡大家要
珍惜時間,好好學習、努力工作!
惜時如命的故事:柯羅不浪費一分一秒
一位青年畫家把自己的作品拿給大畫家柯羅請教。柯羅指出了幾處他不滿意的地方。 ”謝謝您!”青年畫家說:“明天我全部修改。”柯羅激動地問:“為什么要明天?你想明天才改嗎?要是你今晚就死了呢?”可見柯羅是多么珍惜時間。
惜時如命的故事:邱吉爾貼“簽條”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三巨頭之一的邱吉爾,平均每天工作十七個小時,還使得十位秘書也整日忙得團團轉,為了提高馳緩的政府機構的
工作效率,邱吉爾還制定了一種體制,他給那些行動遲緩的官員們的手杖上,都貼了一張一張“即日行動起來”的簽條。
惜時如命的故事:齊白石不閑一日
我國著名畫家齊白石,無論是畫蝦、蟹、小雞、牡丹、菊花、牽牛花,還是畫大白菜, 無不形神兼備,充韻生動,奧秘晚窮,據說他在八十五歲那年的一天上午,寫了四幅條幅,并在上面題詩:“昨日大風,心緒不安,不曾作畫,今朝特此補充之,不教一日閑過也。”
惜時如命的故事:巴爾扎克的創作時間表
巴爾扎克在二十年的寫作生涯中,寫出了九十多部作品,塑造了兩千多個不同類型的人 物形象,他的許多作品成了世界名著。他的創作時間表是:”從半夜到中午工作,就是說,在圓椅里坐十二個小時,努力修改和創作,然后人中午到四點校對校樣,五點鐘用餐,五點半才上床,而到半夜又起床工作。
惜時如命的故事:康德30年嚴格按時間表活動
德國大哲學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學任教期間,遵循嚴格的生活規律,也每天晚上八點鐘睡覺,清晨5點鐘起床,他在30年中嚴格按照這一時間表活動,準確無誤,以致于他每天早上外出散步時,當他的居民都以他出門的時刻為標準來校對時間。
惜時如命的故事:司馬光枕圓木睡覺
《資治通鑒》的作者司馬光的枕頭是用圓木做的,他讀書困倦時就枕著圓木睡覺只要一翻身,枕木就會滾走,人就會驚醒,他用這種方法來強制自己,擠時間刻苦讀書。
惜時如命的故事:魯迅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寫作上
魯迅先生是十分珍惜時間的,他“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寫作上”,從而一生著作頗豐,成為一代文壇巨匠。
惜時如命的故事:陳景潤充分利用每一天
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十分珍惜時間,他曾給自己擬訂出一張工作時間表,把一天24小時的分分秒秒都充分利用起來。即使在路上走,也在讀讀背背,他的英文、俄文、法文、德文四門外語的單詞,就是這樣掌握的。
惜時如命的故事:愛迪生用極少的時間辦更多的事
“浪費,最大的浪費莫過于浪費時間了。” 愛迪生常對助手說。 “人生太短暫了,要多想辦法,用極少的時間辦更多的事情。”
一天,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工作,他遞給助手一個沒上燈口的空玻璃燈泡,說:“你量量燈泡的容量。”他又低頭工作了。 過了好半天,他問:“容量多少? ”他沒聽見回答,轉頭看見助手拿著軟尺在測量燈泡的周長、斜度,并拿了測得的數字伏在桌上計算。他說:“時間,時間,怎么費那么多的時間呢?”愛迪生走過來,拿起那個空燈泡,向里面斟滿了水,交給助手,說:“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馬上告訴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讀出了數字。 愛迪生 說:“這是多么容易的測量方法啊,它又準確,又節省時間,你怎么想不到呢?還去算,那豈不是白白地浪費時間嗎?” 助手的臉紅了。愛迪生喃喃地說:“人生太短暫了,太短暫了,要節省時間,多做事情啊!”
惜時如命的故事:雨果謝客在家寫小說
客人和信件的干擾下,文思泉涌,奮筆疾書。至于法國文豪雨果的謝客術,更是別出心裁。他為集中精力寫一部小說,竟給自己剃了光頭。有人上門找他,他即指著光頭說:“對不起,你看這頭,見不得人!”使人悻悻而回。當別人請其赴宴時,他照舊說:“我這光頭,不登大雅之堂,去參加你的宴會,不是要給你丟臉嗎?”來人只好無奈離去。當雨果的頭發長長之后,又一部巨著問世了。
在快速閱讀的學習過程中,我們也要有名人們惜時如命的精神。尤其在精英特新版本訓練中,因為新增項目較多,大家更要好好把握時間,集中精力,做好每個訓練環節,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提升個人速讀記憶能力,爭取早日掌握速讀記憶能力,倍增人生效率!加油!
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