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會根據一個人說話做事的表現,下意識的認為一個人聰明或者愚笨。這種判斷靠譜嗎,依據是什么呢?下面我就和大家講講聰明人都有哪些特質,以及他們是如何成為聰明人的。
1、聰明人的基本功:邏輯思維
我們判斷一個人聰明與否,很多時候是通過溝通來衡量的,比如這個人說話有沒有邏輯、能不能調動自己的思維進行快速理解。所以邏輯思維能力,是判斷一個人聰明與否的直接標準。
基礎的邏輯思維能力,我們每個人都具備一些。比如一個人如果按照因果順序,或者層層遞進的步驟順序來跟我們講一件事,我們基本都能做到理解。但如果講的人沒有嚴格按照一步一步的順序去講,有些人理解可能就跟不上了。
這里面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你的基礎知識、背景知識不足,大腦很難進行知識與知識的關聯,所以理解跟不上;其二是你邏輯性的思維跳躍能力較差,大腦不能對話語中跳過的一些步驟進行快速的做出反應。比如上數學課的時候,老師可能覺得解題過程中某個步驟比較簡單,就直接忽略或跳過了,有的同學一下子反應不過來,就卡住了。
上課、看書其實還好,大多數時候都會講的比較細致,但現實中說話溝通基本不可能一步一步的來,這個時候就非常考驗一個人思維力了。所以你會發現,有時候與人溝通特別輕松,你話說一半對方就懂了;而有時候就特別累,說好幾遍,對方仍然聽不懂。
要提高自己的思維力,要做到三多,多讀書學習、多整理記憶、多思考運用。很多時候,你不是不聰明、智商不夠,而是知識不夠導致的錯覺。你腦海里的現有知識直接決定著你當下的理解和思考水平。
2、批判性思維
想要進一步判斷一個人是否聰明,還要看他是否具備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是一種理性思維,一種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維。當一個人學會了理性看待問題,懂得思考和反思,聰明就離他不遠了。
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是聰明理性的人,會思考、能自我反思,而事實正好相反。因為在我們的思維中,有一種“自我中心主義”,這往往使我們“習慣性”的只從自己的經驗和角度去認識事物,隨著慣性行事,很難進行深入的理性思考。同時還有一種“從眾心理”,經常人云亦云、遇事不會分析思考,或者說懶得去分析思考。所以想要變聰明,就要學會削弱“自我中心主義和從眾心理”對我們的影響,培養批判性思維。
在培養和鍛煉批判性思維的方法中,一個最簡單且有效的方法是“學會提問”,通過提問引導自己更好地思考。這我之前從講批判性思維的書籍中梳理了一些方法技巧,需要的朋友自己點了看一下。
補充閱讀:從9個角度進行提問,培養自己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3、聰明人的必備素質:好奇心
要說聰明人,達芬奇絕對是當之無愧的聰明人。我們大多數人對達芬奇的認識,或許是來自名畫《蒙娜麗莎》和《最后的晚餐》。除此之外,達芬奇在天文學、物理學、氣象學、醫學、生理學、數學、建筑學、地理學、地質學、生物學、哲學、藝術、文學、音樂、軍事等諸多方面,都有著非常高的造詣,甚至遠超當時各領域的一些專家。
推動達芬奇在如此多方面都有頗深造詣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他具有非常強的“好奇心”。這從他現存的7千多頁的筆記、手稿中可以看出來,他會把自己每天的日程安排記在筆記上。從筆記中可以看出,達芬奇會抓住一切機會,向各式各樣的專業人才請教他們專業的問題,每天都生活在提問和探尋之中。
好奇心之所以有如此強大的力量,是因為好奇心會促使一個人不斷的去學習、去探索、去實踐,為求知而求知,從而實現更多可能。所以,對于一個有好奇心的人而言,聰明是必然,而成功也只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關于達芬奇的好奇心,如果你有興趣,可以看看《列奧納多·達·芬奇傳》這本書。你會了解到一個人的好奇心到底可以讓一個人厲害到什么程度。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個聰明人,但這還不夠,我們更應該做一個有智慧的人。以我的淺見來講,聰明關乎更多的是智商,而智慧兼顧了智商和情商。最直接的一點體現就是是否懂得換位思考。比如在與人溝通時,如果對方的知識水平和你在同一層面,那你直接用一些專業術語、直接忽略掉某些細節都沒問題。但如果對方是一個外行,或者聽不懂你說什么,聰明人表現出來的可能是不屑,覺得這個人腦子笨、智商不夠,讓人尷尬;而有智慧的人則會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用最淺顯的話語把事情講清楚。這里面換位思考是情商,而能不能把復雜的事情用簡單的話語說清楚就是智商了。所以,我們更應該兼顧智商和情商,做一個有智慧的人。
文/G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