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試卷中,閱讀題型主要包括了論述類文本閱讀、文言文閱讀、傳記類文本閱讀、文學類文本閱讀及古詩詞鑒賞閱讀五種題型。很多高三學子都被這些閱讀題搞得暈頭轉向,尤其是還有一個月就要高考了,怎么辦?小編在這里除了勸大家保持良好學習心態外,還想給大家分享一些切實有效的解題技巧。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
①先快速瀏覽文章把握大意,不需要句句讀透,把每段大意的句子劃出,方便在看選項時迅速找到文章出處。
②看題目,圈出題目要求,比如“正確的”“符合文意的”“符合作者觀點的”“不符合文意的”等。
③看選項,馬上回歸原文劃出原句,尤其要注意以下幾類詞:
A.邏輯關聯詞。如:因此、由于、不僅……還、只有……才、只要……就、從而等;
B.修飾限制程度或范圍的詞。如:大概、基本、重要、最、非常、部分、凡、全、僅僅、幾乎、之一等;
C.年代時間、數據;
D.分清必然和或然、已然和未然。
④將選項與原文比對結束,對于選項與原文的差異須心中有數,二者是信息吻合完全相同,還是表達不同實質相同。
⑤無法百分之百判斷選項正誤時,把疑惑點圈出,比較兩個選項哪個問題更明顯。
⑥對答案后仍存疑問,馬上請教老師或和同學討論,重點是明白自己的誤區或者題目的漏洞,不要花大量時間來爭辯對錯,不值得。
⑦每次做題前,都要溫習論述類命題陷阱:偷換概念、張冠李戴、以偏概全、無中生有、邏輯混亂、已然未然、混淆時間、主次顛倒、過于絕對。
⑧每次練習一定要限時,當然越快越準確越好。
⑨通過刷題把分數刷上去,但建議一天一篇。
⑩做完題目一定要總結!總結的方法很簡單的,只要對每道題的命題陷阱都能心中有數,且做題要有條理有分析過程,清楚自己做題的最優途徑。
1.先看文章開頭了解人物基本信息,然后直接看內容理解題,因為一般四選項里有三正確一錯誤,且錯誤都是小細節,所以可根據此題,大致了解文章。
2.再回到文章從頭開始讀,盡量快速,不要字字翻譯,遇到加點字和劃線句時再停下來。
3.看到加點字后就立即聯系前后文猜測字義,不要等到讀完文章再回頭猜,這樣對字義的感覺會模糊,然后對照選項選,選項里若存在詞性錯誤和詞義錯誤,就選詞義錯誤的那個。
4.斷句題,圈出句子里的人名地名,千萬不要代入現代漢語的語言習慣,比如“也”在古代是語氣詞,“亦”才是表“也”的意思。古文多有節奏感,可以按字數劃分,還可根據對應原則,比如此句:廷玉定規制/諸臣陳奏/常事用疏/自通政司上/下內閣擬旨/要事用折/自奏事處上/下軍機處擬旨/親御朱筆批發。“常事”對應“要事”,“自……上,下……擬旨”重復出現。充分利用以上技巧和排除法,不難選出。
5.內容理解題,回到原文,比照細節,命題陷阱與論述類命題陷阱類同,不過范圍更小,難度也沒那么大。
6.翻譯題。日常練習時,先圈出自己認為是得分點的字詞,然后開始翻譯,保留人名地名官職名,單字組詞,連詞成句檢查,要確保翻譯出來的句子和上下文有關聯,若無關聯說明翻譯有誤,且能直譯的情況下不要意譯。翻譯時最容易忽視的就是句式中的被動句、倒裝句、判斷句,以及詞類活用中的意動用法。若發現自己在句式和詞類活用上薄弱,那就開始背五三上的歸納吧。
7.每做完一篇文言文閱讀,就拿本子記下自認為有用的文言字義,以及翻譯不準確、難度高的句子,還可以記下做某個題時自己靈感一現的方法。時時溫習,在每次練習時加以運用。
8.要是文言文底子實在捉急,就得多花點功夫。先看課本上的注釋,買本文言文輔導書,重點看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特殊句式,一定要熟悉這些基礎,很熟悉很熟悉。再之后,根據個人情況找些文言文典籍來看,推薦《史記》,其他史書也是OK的,不過最好問問老師,找那些用語比較規范的。
三、傳記類文本閱讀
1.讀第一遍。劃出主要事件,以及文章中對傳主的描寫、評價。
2.讀第二遍。快速劃出每段中心句、文章主旨句。
3.看題目。圈出題目暗示,比如題目是:文中說,“悲壯二字,無壯便無以言悲。”請結合韓愈的經歷理解這句話。題目給的暗示包括“悲壯”“有壯才能言悲”“韓愈的經歷”,故從原文找答案時,我們要從韓愈的經歷里找出何為悲,何為壯,然后加上自己分析性的語言,即可得到答案。
4.組織答案。分析概括類的問題大多可從原文找到答案,答題時切忌照抄原文,最好是把原文中最關鍵的句子或詞語圈出,重新組成最簡練的句子。
5.答題靈活。答案順序最好能由表及里,由淺入深,暗藏邏輯關系,充分利用文內引用、文外聯想的原則。
6.最后一題探究題隨是開放性試題,但最好與作者評價相吻合,從文中找到相關評價答題更穩妥。
7.要把傳主品質概括到位是個難點。可從傳主事件逐一分析,其他類似的概括問題如成長經歷、成功原因可依據一些提示性虛詞(也、更、同時、還、順序詞、不僅而且、雖然但是、即、總之、因此、舉例詞)找到不同要點,再有就是看分答點。把這些要點全部標記出來,分清主次再寫答案。
8.做完題目對答案,注意答案每一點的關系,以及題目是否有答案的暗示,若是發現了巧妙的暗示和解題切入點,應當立即記在本子上。
9.寫傳記類閱讀題不能偷懶依賴原文而無闡發性思考,以這種心態刷題實是浪費時間,每寫一篇文章要注意揣摩作者寫作細節和感情傾向,揣摩多了答題才不會跑偏。
四、文學類文本閱讀(散文和小說)
1.關于這兩類文體的閱讀,建議復習時先看一遍相關的
文學常識和歸納(挑重點,比如刻畫人物常見手法、環境描寫作用等等),看完之后通過做題來消化。
2.做完題目會發現還是記不住參考書給的東西很正常的。所以一定要做總結!
五、古詩鑒賞閱讀
積累:
1.課文中的古詩詞皆是經典,除背誦外,還可嘗試搜索相關朗誦欣賞,體會意境,感受詩韻。之后參照老師和教輔書的講解,利用“時節+地點+事件”概括出詩句里的圖景,比如寒秋臨江晚別圖。再找出作者運用精巧的、有深刻含義的字句,了解其妙處。
2.推薦有條件的同學讀《唐詩鑒賞辭典》《宋詞鑒賞辭典》系列的書,出自上海辭書出版社。書中集合了眾多教授學者的智慧,讀之不僅可以更好的理解詩詞,還可以得到學者文章的熏陶,熟悉詩詞鑒賞的慣用表達,詳細地了解詩詞作家的背景和各類典故。
3.語文教輔書里有許多古詩詞鑒賞總結,我個人喜歡使用五三,便以五三為例。五三的古詩詞鑒賞專題總結詳盡,此處不贅述,可重點看詩歌答題五原則、鑒賞詩歌形象、詩歌語言、詩歌的表達技巧、詩歌的思想內容、作者的觀點態度、常見意象的分類詮釋。最理想的熟悉程度是一看到相關內容能立即提煉知識點,牽一絲而動全網。
4.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與學習小組組員合作,分工搜集常見意象、典故、題材。
5.做一個積累本,不需要花時間把參考書上的總結再寫一遍。積累本一是記錄參考書上沒有提到的、但考試遇到了的東西,即陌生意象、典故等。二是記錄寫題時遇到的困難,比如新的問法、新的思考方向,都可以記錄之。若是答題時揣測的與作者詩意偏差很大,則要注意積累詩中可以體現作者真實含義的關鍵字及其所代表的感情色彩。
應用:
1.先有四讀:讀標題,讀詩,讀注釋,讀題目。
讀標題,大致區分詩詞的題材、時節、人物、事件;
讀詩,圈出重要的字,比如描寫色彩、動作、聲音、時節、心境等的,因為這些字多會出現在煉字題、賞析妙處之類的題中,還要特別注意對仗精美以及有深意的、闡發志趣的句子;讀注釋,注釋大致有兩種,一種是解釋含義便于讀詩,一種是提供背景便于答題,后者對答題有方向性指引,但也只供參考,不能盲目地套答案;
讀題目,圈出暗示,若題目讓賞析某個句子,也一定要結合全詩把握好情感再答題,否則會跑偏。
2.對完答案拿出積累本,參照是否已經有類似題型或方法的記錄,若無就添上,若有,那就要反省自己的復習效率了。
3.答每種題型,都可從手法技巧、詩詞內容、情感、作用這四個方向展開,有則答,無則棄。
4.對手法的分析多從描寫對象入手,比如“把酒祝東風”,對象是“我”和“東風”,那么手法就是擬人。
5.詩詞內容最好用簡練精準的散文式語言寫出,表達水平要靠積累。
6.情感方面,須謹記一切景語皆情語,所以尋找作者情感的時候要全詩仔細分析,不能單看明顯處。
7.作用又分為在結構上的作用和在內容上的作用,結構作用要看詩句位置,內容作用要看前后文意。
8.多多積累,時時溫習,總結出的心得才能真正屬于自己。
掌握了以上這些
閱讀理解的方法和技巧,就會發現做語文閱讀理解題目,其實并不難,而且在閱讀中你只要認真去讀,仔細體會作者的態度和立場觀點,就能把握好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答題時盡量以文章中出現的句子作答,不要偏離主題,自然容易拿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