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做
快速閱讀訓練的時候,除了保持
注意力高度的集中、掌握正確的訓練
方法以外,訓練時間要怎么安排才能保證好的成績呢?下面一些科學的時間管理法則也許可以幫到我們。
一,化零為整湊時間
很多想要參加快速閱讀訓練的朋友,在了解到完成一次完整的快速閱讀訓練需要1-2小時時,就說自己很忙,抽不出來這么多時間,仔細想想,1-2個小時時間很多嗎?如果我們 要想成為時間的富有者,首先要學會化零為整,善于把時間的 “邊角余 料”和 “零碎布頭”拼湊起來,充分利用,這就要做到:
1. 切莫小看幾分鐘 。 一個叫雷曼的學者說: “每天不浪費或不虛度或不空拋剩余的那一點點時間,即便只有五六分鐘,如得正用,也一樣可以有很大的成就。游手好閑慣了,就是有聰明才智,也不會有所作為?!泵珴蓶|同志的很多著名詩篇是 在馬背上哼成的。奧地利音樂家莫扎特,常常利用理發的時間考慮創作,每 當理發師把圍裙一解,他就立即要來紙和筆,把理發時考慮好的樂譜記下來。一個人的時間無論怎么緊,在等車、理發、做飯、哄孩子中擠出三五分鐘時 間還是可能的。
2. 空余時間不能丟。 晉朝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經常利用飯前飯后的時間來練筆,我們每天飯前、飯后空余時間也都可以利用。長期堅持下去,就能得到不少時間。
3. 早晚要利用。我國東漢學者董遇,治學善于抓三余: “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 雨者時之余?!彼眠@三種空余時間讀了好多書,我們如果能多利用點早晚時間學習是最好不過的事情。
二,設法簡化生活,騰出空余時間
一個有志于求知上進的人,一般不沉醉 于繁瑣的生活,也不熱衷于迎來送往。作家端木蕻良,曾有貼詩謝客的佳話,為的是杜絕來客的無謂干擾。居里夫人為了騰出時間從事科學研究。她盡量 縮短搞衛生的時間。這些名人之所以采取這些辦法,不是不要友情,而是避免時間和精力的無畏消耗,這對我們當代青年來說,其精神是值得效法的。
三,善于利用假日,巧妙安排時間
按照國家規定,每個職工每年有節假日 110天,加上休假,一年共有130 天左右。巧妙利用這整段時間,也就是利用了人生的七分之一。數學家科爾解開 “2 -1”是質數還是合數的數學難題后,有人問他花了多少時間?科爾的回答是:“三年內的全部星期天。” 瞧,這三年的星期天該是多么有意義啊!
四,安排時間先問三個能不能
1. 能不能取消它。 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都去做。所以節制一下過于 廣泛的興趣、過于廣泛的交友是十分必要的。對那些完全不必去做的事,不必見的人,應該決然取消。對做不做無妨的兩可間的事情,為了節時間, 亦可不予安排。
2.能不能合并起來做 。 把能合并起來辦的事、見的人,盡可能合并起來辦,做到一舉兩得,兩 全其美。比如用洗衣機洗衣時,洗萊、做飯;排隊買菜時看報刊雜志;看電 視時打毛衣;散步時交談;旅游時觀察等等。
3.能不能代替它。 用費時少的辦法代替費時多的辦法。一個人能辦的事,不要派兩個人、 三個人去做;了解一部名著的內容和情節,可以看一部電影或一本連環畫, 而用不著去看原著;利用電視、廣播、報刊、電話等傳播工具了解信息等.
五,利用時間先抓三個快不快
1. 節奏快不快。調節頻率,加快節奏,可以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2. 動作快不快 。 動作的快慢決定著所用時間的長短,有一個笑話說:一個閑來無事的老太太,為了給遠方的孫子寄張明信片,可以足足花上一整天的時間。買明信片要一個鐘頭,尋眼鏡一個鐘頭,查地址一個鐘頭,寫信一個鐘頭,上街投郵又是一個鐘頭。一個動作迅速的人5 分鐘可以辦完
3. 進展快不快。 我們講新的時代觀念、時間觀念和節奏觀念,都是為了提高辦事的效率, 如果一個小時辦完了需要兩個小時辦的事,其進展速度就提高了一倍。在有限的時間內辦成更多的事情是很有意義的。
是的,無論是在
快速閱讀訓練中,還是生活、學習、工作中,我們都應該要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科學、合理的管理時間已經是現代社會里非常重要的一項能力了。正如馬克思所說: “時間是人類發展的空間”。所以,在現在社會里,時間比過去任何時代都更為寶貴。會不會管理時間,是判別一個人是否成熟的重要標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