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就像攻城掠地,成功的閱讀者必須學會與眾不同的閱讀法,才能在知識的海洋中學到更多的知識;閱讀是人們獲得和積累知識的主要途徑,法國學者安德碎莫羅瓦說:當今的文明是我們前人世世代代知識和經驗的結晶。要想享有它,就要閱讀;但是,盲目的去閱讀是不夠的,重要的是要掌握閱讀的方法。
1、閱讀要有目的性
閱讀和做其它事情一樣,需要策劃。讀了一本好書,受益良多;讀了一本亂七八糟的書,就會浪費精力和時間;讀了一本粗制濫造的問題很多的書,會誤人子弟。所以讀什么樣的書,怎么樣讀書,是很重要的事情,決不可掉以輕心。
俄國教育家別林斯基告訴我們:“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閱讀還要壞。我們必須學會這樣一種本領,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需要的讀物。”我們在閱讀時可以把目標定得盡量具體一些,要清醒認識到:如果純粹為了娛樂而進行閱讀,只是滿足個人的興趣和消遣與獵奇,對實現人的價值,并沒有太多的用處。所以有能力的閱讀者,總是目的性很強地選擇閱讀材料。
2、類型的確定
當我們學習的時候,不同的方式,吸取的知識往往不同。我們要了解這些不同類型的特點,揚長避短,有針對性地發揮自己的強項,更好地獲得閱讀效果。
依據獲得信息的主要方式,通常可以把人們分為以下三類:
第一類:視覺型。這類人喜歡以視覺的方式接受學習材料,占學習總人數的29%左右。
第二類:聽覺型。這類人喜歡以聽覺的方式接受學習內容,占學習總人數的34%左右。
第三類:觸覺型。這類人喜歡以觸摸及行動的方式等接受知識,占學習總人數的37%左右。
人們在閱讀的時候,通常采用視覺閱讀,也有的以聽覺或觸覺獲取信息。
依據知識內化的形式,來化分閱讀者具有的以下幾種類型。
第一類:沙漏型。學到的知識漸漸像沙漏一樣漏掉了,他們學了等于沒學,非常可惜。
第二類:海綿型。他們對閱讀的材料毫無原則地加以吸收,來者不拒,沒有重點,盲目吸收。
第三類:過濾型。他們學習像沙里淘金,篩選有用的知識保留下來。
第四類:蜜蜂型。他們在閱讀的時候像蜜蜂一樣在花朵上采擷精華,然后加以消化吸收,精心釀制,最后再奉獻出來。
上面這四種類型中,第四種是最為精彩、最為合理的,我們不妨作為自己閱讀的原則。
從對時間運用獲得較好效果的角度,把人們化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第一類:百靈鳥型。這類人早上讀書學習效果最好,頭腦最清醒,精力最旺盛。
第二類:夜貓子型。這類人在晚上的時候,大腦思維活躍,學習效率較高,可以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
第三類:混合型。這類人在早上、晚上或白天,大腦思維水平相差不多,讀書學習效果都可以。
從學習主體的知識結構來看,可以把人們化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第一類:矩形。這類人知識四平八穩,具有一定的穩定系數,可以用下圖來表示:
第二類:橢圓形。這類人的知識像鴨蛋一樣,知識結構不穩固,穩定系數最差。
第三類:T形。這類人知識的深度和廣度相結合,既廣博又精深,為日后的事業打下了很好的基礎,穩定系數很高。
第四類:金字塔形。這類人知識的基礎最扎實,因此穩定系數最高。
3、基礎的奠定
做任何事打好基礎很重要,讀書學習同樣如此。沒有基礎,就不能建成高樓大廈。對學習來說,沒有基礎,就不可能獲得高深的知識。
中小學生,要打好基礎,在閱讀時要照顧到文理,齊頭并進,而不能厚此薄彼,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偏科。他們喜歡某些科目,沒有關系,可以圍繞著自己的興趣,多讀一些書,但是不能一味地唯興趣而興趣,應該在不影響某些學科的內容上,更多地閱讀有關知識,以建立和增強自己獨特的知識結構和專長。
普通人士或專業人士應該在掌握基礎知識的情況下,進一步加深專業基礎知識,并且逐步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拓展專業知識范圍和領域,并且不斷地運用與實踐。在學習中去做,在做中去學,互相促進,在主業上有所專攻,并且不斷地擴大視界,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
4、知識的進階
第一,階梯型。這種知識積累就像我們所上的樓梯,也像我們在上華山時一級一級往上爬,最后達到頂峰,用宋代教育家朱熹的話說:“讀書的方法,在循序漸進,熟讀精思。”
第二,波浪型。這種積累知識的方式是讓知識不斷地向前流動,也就是在不斷地獲取知識,讓知識與河流中的波浪一樣,向前奔涌,后浪推前浪,一浪高過一浪。
第三種,螺旋型。即知識成螺旋式上升,從下往上盤旋增長,閱讀的越多,知識增長的勢頭越強勁。
第四種,跳板型。知識的積累得法、合理可以起到一種駕輕就熟、舉重若輕的效果,用力大,就可以彈跳得高。
以上幾種加以比較,就可以看到優劣。由于地球的引力,升得再高,都會受到引力下拉力的影響,彈上去的比較難呆得住,唯有第一種踩在堅實的階梯上,一步一步具有堅定的穩固性,因而是最理想的層層遞進的知識積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