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記硬背一貫是有害的,而在少年期和青年期則尤其不可容忍。在這些年齡期,死記硬背會造成一種幼稚病——它會使成年人停留在幼稚階段,使他們智力遲鈍,阻礙才能和愛好的形成。
死記硬背的產兒,它的最不吉利的產物之一,就是書呆子氣。就其實質來說,這就是把教小孩子時特用的那些方法和方式,搬用到少年和青年的身上來。這樣做的結果,就是青少年的智慧尚處于幼稚階段,卻又企圖讓他們掌握嚴肅的科學知識。這樣就使知識脫離生活實踐,使智力活動和社會活動的領域受到局限。
產生這一重大禍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少年和男女青年使用著跟小孩子同樣的方法來獲取知識:他們把教科書里的教材一塊一塊地背誦下來,為的是以后又把自己的知識一塊一塊地“倒出來”給教師看,得到一個分數。這種隨意識記的“肥大癥”,簡直是要把人變成傻瓜。把這種書呆子氣從學校驅逐出去,是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務之一??墒牵F在中年級和高年級的大部分教材,偏偏是要求你只能使用隨意識記的:“好好坐下來給我背吧,不然你什么也不會知道,這里沒有什么特別的竅門?!痹谶@種情況下該怎么辦呢?可以采取的只有一條唯一的途徑:確定隨意識記和不隨意識記之間的合理比例。假如我們把八年級學生需要記住的教材數量用x來表示。那么學生就應當同時思考和理解多出好幾倍的教材:3x。
同時,在有意識地背誦和識記的材料與只需要加以思考而不必專門識記的材料之間,應當保持一定的聯系——不一定是直接的聯系,但是最好是與問題相關的聯系。例如,在解剖學和生理學中學習人的神經系統。這一部分里有許多完全新的東西,幾乎全部都是應當記住的。為了不致把學習變成死記硬背,請你推薦學生閱讀一些關于人的(關于人體的各系統、關于神經系統、關于著名學者的研究的)有趣的書籍。學生在閱讀這些書籍時并沒有抱定要識記的宗旨,但是其中有許多東西會被記住,這完全是另一種識記——不隨意識記,它在本質上區別于對教科書材料的有意識記和背誦。這種識記建立在濃厚的興趣、思考和讀得入迷的基礎上,——在這里,認識的情緒因素起著很大的作用。不隨意識記(閱讀有趣的書籍)有助于使人的思想活躍起來。人的思想活動越積極,他的隨意記憶就越發達,他保持和再現大量材料的能力就越強。如果一個人思考過的材料比教科書里要記熟的材料多好幾倍,那么再照教科書去識記(熟記)就不會是死記硬背了。這時的識記就成為有理解的閱讀,成為一種思維分析過程。多年的經驗使我深信,如果有意的、隨意的識記是建立在不隨意識記、
閱讀和思考的基礎上的,那么少年們在學習教科書的過程中就會產生許多疑問。他知道得越多,他不理解的地方也就越多;而不理解的地方越多,他學習教科書的正課就越容易。
要建立不隨意識記和隨意識記之間的合理比例,這件事首先取決于教師。作為科學基礎學科的教師,你不應當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你還應當是青年的思想的主宰者。通過你的講述和對新教材的說明,就應當用火花去點燃青少年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渴望知識的火藥。少年聽完你的講課時,應當懷著強烈的愿望,想去讀一讀你順便提到的某一本書。他應當念念不忘這本書,無論如何都要找到它。
由此可見,少年和青年的
記憶力的發展,取決于中年級和高年級的教學和教育過程的一般智力文明的水平。
文章來源:《給教師的建議》
蘇霍姆林:瓦·阿·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全稱瓦西里·亞歷山德羅維奇·蘇霍姆林斯基,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