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過程,有點像玩樂高積木,決定我們思考質量的,一個是擁有的積木數量和種類,一個是拼接的技巧和創意。
提高思考能力的4個方法
1.增加背景知識量
思考的基礎是背景知識擁有量。因為如果我們掌握的背景知識量太少,思考就會比較片面,容易以偏概全;或者所有問題,都連接到一個方法論,比如就像拿著一把錘子,眼里都是釘子。因此要增加背景知識量,什么是增加背景知識量,其實就相當于是增加樂高積木里的積木數量和種類。
所以
提高思考能力的第一步,并不是讓大腦變得更聰明,而是增加知識量。這并不是為了讓自己顯得更有學問,而是為了我們在面對問題的時候,有足夠的背景知識量可供連接,擁有思考的基石。
2.提高連接強度
連接強度,就是指熟悉程度,就像用樂高積木搭一個房子,我們能瞬間想到需要用到哪些積木,而不需要在一大堆積木里,一個個比對,一次次嘗試。
那我們該如何提高與背景知識的連接強度呢?
第一步:建立初次連接
學習的過程是
連接,而不是記憶。所以當我們每次學習了一個新概念、新方法后并不是把它背出來,或者存入收藏夾,而是讓它和我們大腦中的舊知識發生連接,用舊的知識來理解這個新概念,讓這個新概念從你的原有知識里長出來。
比如,今天你學習了背景知識和思考區域這兩個新概念,它們是什么意思呢?不要死記硬背定義,那樣很快就會忘記,因為沒有發生連接,我們可以用我們熟悉的其他知識來理解它,比如電腦里的硬盤和內存:背景知識就相當于電腦中硬盤里儲存的信息,平時一般不用,等有個程序需要用到這個信息的時候,這個信息就會從硬盤進入到內存里進行工作,這個內存就是思考區域。
像這樣,將兩個原來并不相關的知識連接一下,是不是印象更深刻,也更容易理解了?
第二步:重復,再重復,形成條件反射級的連接
在巴甫洛夫的狗的實驗中,狗狗聽見鈴鐺就流口水,并不是馬上就能學會的,而是要鈴鐺和狗糧同時出現的成百上千次后,他們兩者之前的連接才會被逐漸增強,最終變成了條件反射。
知識也是一樣,經常用到某個知識,就會切實改變大腦中神經細胞彼此的連接強度,當強度到達一定程度后,就會呈現出條件反射級的連接。比如說速讀,
默讀,指讀,出聲讀,逐字逐句閱讀,回視已經讀過的部分…如果你還在這樣閱讀,那么你還處于速讀學習的起始階段,或者說還在沿襲傳統閱讀方式,但如果你是個被刻意訓練過的速讀人,閱讀技巧被強化到一定程度,這個閱讀過程是不會有的。
3、增強知識的結構性
對于提升思考能力,結構化的知識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當你聯想到某個背景知識的時候,不是一個個想到的,而是一整片一整片,可以一次性拿到一串背景知識,甚至是一整套完整的方案,大大提高了你的思考效率。
比如:產品賣不出去怎么辦?
別人能連接到的背景知識是:激勵銷售員、降價促銷、增加廣告投放渠道...等等這些零碎的點;而你就可以直接連接到企業能量模型這個結構化的知識,然后分別從產品、營銷、渠道這三個方向,九個常用解決方案里挑選幾個適合的,幾乎在瞬間給出一套完整的優化方案。
這就像讓你用樂高積木搭房子,你不需要一個個尋找積木,再拼接他們了,直接就拿出一個拼好了的房子,簡單調整一下即可。
4.提高對背景知識的梳理能力
有了這些背景知識,那么我們該如何做篩選、整理、重組、縮放等操作呢?我們還是參考如何玩樂高積木(總是用樂高積木的案例,就是用熟悉的認知來理解新事物的方法,這樣方便理解和加深印象)
第一種方式:隨意搭配
就是拿著這些積木,隨意排列組合,沒有什么規則,根據自己的喜好,想怎么搭就怎么搭。就像面對一個問題,我們會冒出了很多背景知識,這時候將他們隨意組合,就能產生一些不錯的想法和建議。這種方式往往可以用于創新,就是嘗試把原本并不相關的幾樣東西,結合在一起,看看能不能組合出新的樣貌,探索一些新的可能性,結果常常會出人意料。
第二種方式:按套路搭配
就是搭建的目標,是有一定規則和秩序的。比如想搭一個房子、一輛小汽車,在說明書上是有說明的,用哪幾種積木,分別用多少,步驟是如何的,都寫的很清楚,我們按照按規定的步驟,一步步組合相關的積木,最終就能出現想要的房子、車子等。
當然在梳理背景知識的時候,還可以借助一些腦圖工具:比如
Xmind能將背景知識整理的過程可視化,從而大大提高整理思維的效率。
所以如果我們想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想讓自己變得更聰明一些,其實并沒有想象的那么難,需要做的就是增加自己的知識存量;當然這些知識存量并不僅限于記住就好,還要和已有的知識連接,當建立起來了條件反射級的連接強度后,我們在思考具體問題的時候,就可以比別人快出了一大截了。
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