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學生而言,要想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單靠語文課堂上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加強
課外閱讀。課外閱讀有助于開拓視野,增長知識,豐富詞匯,提高作文水平。有些學生,課外書籍讀的雖然不少,但由于
閱讀質量不高,效果并不理想。那么,怎樣提高課外閱讀質量呢?
一、精選讀物
課外閱讀的面比較廣,作品體裁多樣,內容廣泛,而中學生的作業較多,時間相對緊張。因此,應有目的、有重點地選擇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例如文學作品,史料故事等。有些報刊如《中學生閱讀》、《讀者文摘》等,對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擴大知識面大有益處。在閱讀這類報刊前,可讓學生先快速閱讀一番,對重點閱讀的文章加以選擇。選擇的標準:一是思想健康,二是富有文采和感染力,三是貼近學習和生活。這樣不僅可以開闊視野,也有助于鞏固和強化課本的知識。
二、理解記憶
閱讀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對于精選的讀物,教師要指導學生潛心閱讀,反復領悟,才能從閱讀中汲取更多的營養。
通常閱讀課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初讀一遍,
整體感知,目的在于了解主要內容,使文章在腦海中留下一個整體印象。
第二步,認真閱讀,體會含義。在讀書中,往往會遇到許多障礙,如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語和句子等。如果不掃除這些障礙,就無法正確理解文章的內容。對于不認識或不理解的字、詞,應認真查字典詞典,并結合上下文弄懂字、詞的意思。對于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應反復琢磨,透徹領會,然后圈出優美詞語和句子,在反復體會的基礎上力求熟讀乃至成誦。
第三步,研讀全篇,理解記憶。閱讀一篇文章,還要分析這篇文章在構思、選材、語言和寫作手法等方面有哪些特點,怎樣學習和借鑒。這樣熟讀深思,才能提高閱讀和寫作水平。
三、勤記筆記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讀完一篇佳作后,同學們不妨將文中的優美詞語和句子抄在筆記本上,也可將自己讀書時的感想、體會及時記在筆記本上。這樣不僅積累了詞匯,鞏固了閱讀效果,而且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和寫作能力。
四、模仿創新
一切學習都是從模仿開始的,模仿是創新的起點。學生閱讀完一篇佳作,教師可指導學生模仿練筆。如讀了一篇寫人的文章,可以寫一寫自己熟悉的人;讀了一篇寫事的文章,可以想一想最近哪件事對你觸動最大,不妨如實寫下來,讀了一篇寫景狀物的文章,可以留心觀察周圍的景物,動筆寫一些。當然,模仿不是抄襲,更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寫作方法和技巧的靈活運用。這樣時間長了,就能寫出有個性、有創意的好文章來。
五、體驗成功
在課外閱讀活動中,時常發現有些學生開始時勁頭很足,但卻往往虎頭蛇尾,不能持久。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地夸獎和激勵。這樣,他們才能把課外閱讀堅持下去。可定期在班級舉辦“讀書會”,在會上,鼓勵學生介紹或是推薦優秀書籍;每次上課前,可開展“課前三分鐘”演講,鼓勵學生上講臺展示他們的讀書成果,可以是講故事,也可以是自己的讀書感受;每期期末,可在班級中評選“讀書之星”,表揚愛讀書的同學,激勵學生們把課外閱讀堅持下去,不斷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河南省永城市西城區勝利中學 夏天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