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參加了一場同學聚會,幾天后再回想時,當時的情景又浮現在眼前,這樣的記憶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情景記憶”。情境在記憶活動中自始至終起著作用,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著記憶效果。因為體驗情境的過程中,會讓人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而這種積極的體驗對識記的數量、速度和持久性都會產生好的影響。
關于情感與記憶的關系,有位心理學家這樣說:“熱情是記憶的原動力,良好的心境是進行記憶的保證,自信感有助于記憶力的增強,緊迫感能夠加速記憶的進程,趣味感是記憶力的促進劑?!鼻榫坝洃浄?,是一種幫助人們把所學的知識與情境中的所見完美結合起來的記憶方法,對加深記憶印象方面,有著非常不錯的效果。
情景記憶的兩大特點
1、情景記憶有點類似錄像。
錄像可以把事件的相關信息記錄下來,收藏保存后,人們可以隨時拿出來重放。情景記憶也是如此,大腦會把與一件事情相關的動作、聲音、情感等方方面面的信息捆成一個包,放在封閉的盒子(被稱為“記憶盒子”)里。一個盒子存儲一段記憶,多段記憶分別存儲在不同的盒子里,它們彼此獨立,互不干擾。
人們常說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吧,是因為事情已經被埋藏在大腦深處,不會干擾人們當下的思維活動。不過,當人們受到某些線索(如一首老歌、電影里的一個鏡頭)的啟發時,就會被勾起對往事的
回憶。
2、情景記憶又不像錄像那樣真實,甚至有點“不靠譜”。
記憶里的情節和圖像會隨著時光流逝而漸漸淡化,當人們再次回想時,就會夸大其詞或顛倒次序,使其真實性、可靠性大為降低,甚至對記憶中的情景重新給出解釋和評價。因此,記憶研究之父、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埃里克•坎德爾說:“記憶確實是一種重組?!?/div>
右圖(左)是旅美意大利畫家弗朗哥•馬格納尼根據回憶畫的老家窗口。他小時候生活在故鄉,移居美國后有20年沒有回鄉。圖(右)是攝影師在同一地點拍攝的照片??梢?,二者相差很多,回憶者給畫面增添了許多實際上不存在的內容。
那么,記憶為什么會不靠譜呢?道理很簡單,記憶是動態的,隨時間流逝而變化。當人們重拾往事時,模糊的部分要得到充實,失去的部分要重新修訂。其結果常常是,人們按照當下時興的想法和自己的意愿,來描述過去發生的事情,使得情況大不一樣。
雖說情景記億有時候會不太靠譜,但它卻是加深知識印象的最好方式之一。因為一個知識點要讓我們記住,并不一定要透過文字,有時一個標志,一句廣告語,或者是一段瑯瑯上口的歌曲廣告,抑或是一幅畫面,都可以幫助我們產生記億。因為在這些圖像或者情境故事中,我們更容易被刺激,從而產生好感,產生記憶點。
因此,許多記憶學專家都認為情境是增強記憶效果的絕佳方法。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們的心理狀態難免出現“動蕩”,對此,有些老師就借此創設適當的教學情境,來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記憶。
通過情境增強記憶效果的具體方法有很多,諸如利用插圖和卡片創造情境,選擇真實事例創造情境,等等。而且不管哪種方法,都能激發我們積極的學習情感,這樣自覺地學習,自然能夠讓我們記住更多的東西。
所以,在實踐中,我們應該盡可能地進入某種情境,讓自己愉快地學習和
記憶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