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過的知識,要想穩固地被記憶,不應該死記硬背,而是需要用到有著科學根據的方法。
首先該矚目的就是“復習的時機”。
加拿大Waterloo大學的研究團隊,在經過長期的科學實驗的驗證后,得出了關于“1小時的上課內容,在復習的時候,最有效的復習時機和所要時間”的結論。
如下所示:
最初學過看過的科目或者內容:
【第一次復習】24小時以內的10分鐘
【第二次復習】1周以內的5分鐘
【第三次復習】1個月以內的2~4分鐘
也就是說,1個月間,復習所要合計時間只要17~19分鐘。
只要這么點復習時間,就可以保持和最初學習時基本不變的記憶,而且能輕松維持1個月以上。
反復復習時,記憶修正所要時間會越來越短
一次的重復記憶修正和最初學習時相比,記憶遠遠會變得不易忘記,同時,再度復習(記憶修正)時,定著到大腦的時間也會越來越短。
只是,復習的時機拖得越好,絕對不是好事情。
根據艾賓浩斯記憶曲線,我們多少時間后的遺忘率是多少—這里的表述本質上有比較大的偏差。
其實,艾賓浩斯研究最終導出的是“節省率”,而不是“遺忘率”。
這里的節省率指的是,最初學習后,第二次重復記憶修正(復習)時,和最初記住的相比,完全記住所要時間究竟能節約多少的比率。
記住,是節省率,不是遺忘率,這是很多知道并利用艾賓浩斯記憶曲線進行復習的人的認識錯誤。
具體如下:
20分鐘后:58%
1小時后:44%
大約9小時后:35%
1天后:34%
2天后:27%
6天后:25%
1個月后:21%
比如,“1天后的節約率是34%”,這是在說“用最初記住所花時間的66%的時間就能起到記憶修正”的意思,而不是現在大家所認為的“1天后只剩下記憶量的34%”。
最初10分鐘能記住,那么“第二天就可以節省3~4分鐘,只用6~7分鐘就能起到喚起記憶,記憶修正的效果”。
而這不是大部分的艾賓浩斯記憶理解者所認為的,“”經過一天后66%的內容都會被忘記,完全不是這么回事。
然后,與1天后的復習節省率是34%相比,1個月后終于開始復習的場合,節省率只有21%。
復習的時機越是拖后,記憶修正所要時間會越多—這才是艾賓浩斯要告訴我們的“記憶的真實”。
這個節省率是通過無意義的文字羅列記憶試驗得出的數據,實際的學習時,因為內容本身都帶有意思,所以節約率會更高。
所以,根據這里的說明進行復習,就能“填坑”—用最低限度的復習時間來好好記住的坑。
說到復習,我想很多學生或者社會人在學習后,都會在翌日或者一周內、一周后進行一次復習,這里重要的不是時間,而是“用最佳的時機,進行反復復習”。
可以欺騙海馬的反復復習
大腦中有管理記憶和篩選記憶機能的部分,被稱為“海馬”。通過五感進入大腦的情報信息,由海馬進行“是否需要記憶”的選別后才會真正開始進行記憶。這個選別的基準是“對于生命的存續是否有必要”的認識判斷。
海馬一旦判斷,得出“這個情報對于生存是不可缺”的結論時,就會記憶這個情報,而被判斷為“對生存沒必要的情報”時,就會被舍棄。
說到底,人也是動物,和食物及危險相關的,與生死密切的情報,會被優先記憶。
但是,學習時記住的內容(情報信息),大部分的場合都是和生命的存續沒有直接關聯的,所以,海馬會在取舍時,采取馬上就往的態度。
那么,究竟要怎樣做,才能讓學習的內容,作為必要的情報,讓海馬得以有效判斷呢?大腦科學上的結果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無數次,反復地送入大腦”,讓海馬認識到“這一定是為了生存所必要的情報”—這樣的“誤解”就能有效“欺騙”到海馬。
所以,要點就是“通過反復,讓海馬把所學內容想成是重要的情報”。
也就是說,復習的反復是學習上最高等級重要的一件事,無數次無數次的復習,海馬就會很自然地接受情報的記憶,而確確實實讓記憶定著下來,甚至終身難忘。
與“知識輸入”的復習相比,“輸出”的復習更要重視
某位有名的學者說過“他學習時的輸入和輸出比是1:9”。
雖然沒有這么夸張,但是可見學習時的“輸出”比“輸入”會更重要,當然前提是輸入要做好。
記憶情報時,通過閱讀、暗記,聽講等的“情報入力”,是輸入,而通過閉目回顧、大聲讀出來、寫出來、說出來、一問一答、大量做練習、一起討論等則是“情報的出力”,是輸出。
為什么說輸出比輸入更重要?
從大腦科學的角度來講,比起從看聽進入大腦的情報相比,海馬會壓倒性地優先處理實際使用的情報,因為大腦會把,輸出(使用)次數越多的情報當成是最重要最優先的情報。
所以,復習時,不要只是看教科書、筆記、參考書,(看的時間用到3成已經算多了),實際如上所述一樣,寫、大聲讀、做問題等,重視輸出的復習法才是能真正幫助到記憶和理解的效果方法,(最起碼要用到7成以上的復習時間)。
另外,對于自己感興趣的情報、交織著感情的情報信息等很容易被記住。
比如,想要記住完全不熟的人的生日比較難(記了也很快會忘記),但是是自己的好友的生日的話,一旦記住了,想忘也不容易。
就像這樣,通過一些手段,讓自己對想學內容產生興趣后,學習記憶就會帶來非常好的效果。
所以,如果想學好外語,或者先從記基礎和高頻單詞開始,然后通過閱讀喜歡的外語書、愛看的電影電視入手(當然,一部電影電視能看上10遍不厭煩,不是到了喜歡的無以復加的地步則不容易)學習,也可能獲得不一樣的效果。
還有,讓學習中交織感情的方法,可以試試以下的可能性。
*記憶歷史知識的時候,想像一下歷史上這些人物的當時的心情,“一定很后悔吧!”,“非常艱辛的經歷”等等,代入感能讓讓內容感情化。
*學習知識,記憶內容的時候,想像一下,“如果有這個知識,那么我將來在~時候刻意進展順利”,“~的場合會非常有用”等等。
總之,
復習的效果,靠的其實就是方法,用對了方法就能輕松讓自己的學習成績和進展得到大幅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