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聽到“創新”就覺得高大上,聽到“抄襲”就嗤之以鼻?但是,要從0到1的創新,你能真正做到嗎?
一家公司招來一個平面設計專業的女孩面試,這個女孩底氣十足地表示,面試的作品是她的純原創;然而,她卻被pass掉了。原因是她的所謂純原創并未體現出作品該有的商務風格。在她走后,公司主管表示,純原創可以,但是合格是底線,不合格的原創沒有價值。
但是捫心自問,作為入門者的我們,創新,能創出我們自己的高度嗎?或者說,能合格嗎?
當我們學生時代開始學習寫
作文時,老師首先教的不是直接布置一篇作品題目,由著我們自己去寫,而是先開始仿寫句子,如“有的……有的……”,如“好像……仿佛”,如各種描寫類的排比句……作文課上,老師也會先讀一篇優秀的文章來啟發我們的思路。
你說,這樣的仿寫是純原創嗎?這樣寫出來的作文能保證沒有一點“抄襲”成分嗎?
一樣從課堂走來的你一點會覺得,這不是理所當然嗎?哪個孩子小學時候沒有上過語文課呢?讀課文、背段落、仿寫文章……
是的,只有知道什么樣的才算是經典,我們才能向著經典的境界,向螞蟻爬樹那樣,一點點地往上爬。
但倘若你在新聞上看到某個人或組織提出了某種先進的方法,你同樣看到下方評論里,大家為著這種先進方法的“問世”而驚嘆和稱贊著,你是否也會從胸中涌出同樣的情感?接著,不久,當你再看到新聞里說,這種方法并非為該個人或組織原創,只是由其提出而已,你是否有種被欺騙的感覺,雖然原本這個人或這家組織就沒有提過這種方法是其原創。
所以,我們都一樣,欣賞、崇尚原創,心不能至而心向往之。
你說,你也想”純”原創,但是沒能力,沒時間。
是的,原創,多數時候不是由自己隨意“創造”那么簡單,更何況,我們的所謂“創造”多數不過是制造:因為看到別人這樣做很好,所以自己仿照他人的成品,自己做一個,但這并不叫原創,只叫自己制作。
然而,這個世界上,不參照他人成品,純粹靠自己閉門造車的精品絕對是不可能存在的:任何一個人在自己成為大師之前,都會免不了模仿的過程,就像學畫畫的人,學畫的第一步一定是臨摹一幅名畫,這難道不是赤裸裸的抄襲?然而,這又是必要的抄襲。
一個要到社會上面試的人,拿給HR的作品,絕不是自己在學校里的所謂不參照任何經典 、不“拿來”任何現成經典元素的“純原創”,就像畫手繪板畫的人要尋找現成的筆刷,而非自己殫精竭慮地制作“純原創”筆刷,卻因為本身技能缺乏,制作出個不被人認可的“純原創”。
看到這兒,你可能會困惑,我是在向你洗腦“抄者為王”嗎?
不是的。
我是一個崇尚原創的人,但也在現實中發現了如上所述“原創”的尷尬。
我們看到“論文抄襲”會感慨教育弊端,聽到“原創”會自然而然地產生欽佩與嘆服,但“抄襲”被貶低,“原創”沒能耐,“模仿”呢?“改造”呢?——好像也并不高大上,反正都不是自己創的,就像經常聽人提起,國內的很多技術都是抄襲、改造外國的,不是國內自己創造的。
你也是這樣想的嗎?
曾經,我這樣想。
現在,我仍然有些這樣想,但也有點改變。
既然有了現成可用且成熟有保證的技術,為什么一定要自己閉門造車,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去搞或許并沒有價值的“原創”呢?效率至上,達到目的才是第一位的;大到國家,中到企業,小到個人。
所以,這些年來,我常常覺得,我的觀念里似乎缺乏了一種中間態:改造。對“改造”的認可和接受來得太晚,而對它的排斥則來得很早,早到應該是從少年時代便已開始:聽老師在課堂上批評某個同學抄襲或高度模仿某篇經典佳作。這種隨時想起,都仿佛猶在昨日的“魔音”,你也該會有印象的吧,所以,從此,種下“抄襲可恥”的種子。
但現在想來,“改造”何嘗不是另一種揚棄的創新呢?但好像,我們的骨子里,既缺了對“改造“的認可,更缺了對”改造“該有的態度:抄襲與模仿,兩種極端,”改造“不是被人視作”抄襲“的翻版,就是自己缺了對”改造“的”創新“之心。至于原因,太多太多……
所以,請不要以為“抄襲“一定十惡不赦,也不要以為”改造“也該被輕視,更不要認為”創新“才是一切的開始,真正的開始是”抄襲“中的煞費苦心的”改造“,真正的創新
(速讀軟件點此免費下載試用),其實,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經過更大的努力,去摘取更高樹上的果實。所以,請讓我們從”改造“開始!
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原創文章
作者:織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