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一個常數,也是一個變數。善用者則多,妄用者則少,因此,珍惜時間等于延長生命,那么如何管理時間,讓自己的時間更多?下面這四個方法,能讓你的時間多出一倍,試試吧!
善用整段時間。現代系統理論認為:“整體大于部分之和。”時間效用的開發也遵循這個原理。我們在
時間管理中,一定切忌不要把整段時間裁剪成零碎的片斷,分散了時間,勢必事倍功半。比如晚上在家做作業,一會兒收拾抽屜,一會兒喝水吃東西,一會兒上廁所,磨蹭到該睡覺了還不能完成;早讀時間閱讀、背誦效果較好,可有的學生一會兒削鉛筆找橡皮,一會兒找參考書,一會兒整理筆記本,白白浪費了黃金時段。
活用零星時間。主要方法有三種:一是充實法,如睡前5分鐘,飯后15分鐘;二是拼接法,又稱湊整法;如主課后的自修課時間;三是并列法,如把要背的內容先錄音,然后在吃飯時邊吃飯邊聽錄音。
縮短“三閑”。“三閑”,即閑話、閑事、閑思。有機構曾做過調查,發現一個人平均每天用于“三閑”的時間為2個半小時,如果能管理好這部分時間,那每天的時間就會多出許多。
在不同的時間做最有成效的事情。生物學證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物鐘”,它控制著人體各項活動時間,使人的腦力、體力和
學習效率呈現出一定的節奏性。在最佳的時間用腦,事半功倍,可以顯著地提高學習效率。
一般而言,一周中,最高的星期二、三、四;一月中,智力周期是23天,情緒周期是28天,體力周期是23天。一年四季中,最高的是春天,其次是秋天,再次是冬天,夏天則是最低潮。(中考、高考目前都在夏季,或春夏之交,因此學生要主動調節自己的生物鐘適應之。)按每天的生物規律的不同,生物鐘可分“百靈鳥”型、“貓頭鷹”型、“混合型”,所以摸準自己的生物鐘是調整到最佳狀態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