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識內容碎片化、知識數量巨量化的數字時代,金融高管想獲取真知灼見并非易事,甚至成了奢望,
傳統閱讀模式已不適用,
快速閱讀成為金融高管撥云見日的新型利器。
人類創造文明,靠的是通過實踐和閱讀兩種手段,不斷推動實踐創造理論、理論再指導實踐。對于實踐與學習的重要性,明朝思想家
王陽明認為:“知行合一,止于至善”;清代學者錢泳說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偉大導師馬克思認為:“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只有實踐才能檢驗”;習近平總書記更是高屋建瓴地指出:“讀書學習是領導干部勝任領導工作的必然要求。”
新時期,面對金融領域翻天覆的變化,多數金融高管感到彷徨迷茫,只有少數金融高管得心應手,成功的金融高管有一個鮮明特征就是:善于從實踐或閱讀中找到問題本質所在。
國內外金融業呈現出新的發展態勢,要在云詭波譎的復雜市場環境中駕馭好體量巨大的金融企業,給中國的金融高管提出了空前挑戰。近些年,中國個別金融企業出現的巨虧事件、道德風險案件等,表明金融高管在數字時代閱讀能力的欠缺或不足,而要彌補短板,就要積極主動地學習,及時全面準確地理解和把握金融市場變化的特點、規律、趨勢,才能睹始知終。若缺乏憂患意識,抑或自命不凡、自我封閉,自以為是,就會逐漸失去對市場變化的感知力和判斷力,其結果是步趨他人之后塵,被別人牽著鼻子走,若執迷不悟,則金融業將永無獨立安定之日。
閱讀和實踐對于金融高管來說,如“魚”與“熊掌”的關系,如何擠出時間閱讀就成了擺在金融高管面前的題中要義。
當今的閱讀,一“快”天下無難事。當卷帙浩繁的閱讀資料撲面而來,葄枕圖史[注1]式的閱讀范式必然被取而代之。金融高管必須具備快速閱讀的能力,及時全面準確地掌握知識、信息、數據。知其事而不度其時則敗,現實中不乏因閱讀遲緩而付出慘痛代價的金融高管。習近平總書記深刻地指出:“如果不抓緊增強本領,久而久之,我們就難以勝任領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繁重任務。”
金融業發展日新月異,抓機遇與防風險,均強調一個“快”字。“快”就是超前,也意味著領先。“聰者聽于無聲,明者見于未形。”超前意味著機會來臨的時候馬上有動作,就更容易捷足先登,并成為市場的主導者,而不是追隨者。
快速閱讀的益處不一而足:一是閱讀“快”才能增加思考的時間。孔子曾經告誡弟子:“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通過快速閱讀可以迅速完成由學向思的轉換,以適應瞬息萬變的形勢。二是閱讀“快”才能跟上創新步伐,世界已經進入一個“先開槍,后瞄準”時代,獨占鰲頭的創新往往決勝在速度上。三是“快”可以促使“知”與“行”的無縫銜接,減少知行合一的時滯。四是“快”是新經濟領域競爭的真本領,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毋庸置疑,金融高管快速閱讀具有綱舉目張、執本末從的效果,金融是個高風險的行業,防范風險的秘訣在于防患于未然,金融高管利用快速閱讀可以去偽存真、去粗取精,最為重要的是,在新經濟時代,須以快速閱讀造就創新思維,料事于未萌,占盡先機,以快制勝。
快速閱讀是金融高管取勝利器,持此而行,無遠弗屆。
來源:當代金融家2016年9期
作者:王衍行[注2]
注1:葄枕圖史[zuò zhěn tú shǐ],葄:墊襯。形容陷溺于圖書資料之中。出自《新唐書·李揆傳》:“揆病取士不考實,迂學陋生,葄枕圖史,且不能自措于詞。”
注2:王衍行,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