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位置:首頁 >> 方法技巧 >> 你分得清思維導圖和概念圖嗎?
你分得清思維導圖和概念圖嗎?
思維導圖、概念圖、知識樹、大綱等等,這一系列概念你搞的清楚嗎?相信很多人都是傻傻分不清的,實際上,也不難區分,主要我們可以從原理、用途來區分就好了,今天小編給大伙介紹的是思維導圖和概念圖的關系。
一、概念和原理
思維導圖: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圖,是表達發射性思維的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 ,通常是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思維導圖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律,協助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象之間平衡發展,從而開啟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
概念圖:概念圖是一種用節點代表概念,連線表示概念間關系的圖示法。 它通常將某一主題的有關概念置于圓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連線將相關的概念和命題連接,連線上標明兩個概念之間的意義關系。
從概念上我們可以看出來思維導圖和概念圖的共同點是:二者都是可視化的學習工具,以圖的形式表示, 簡單明了,但二者的區別也是明顯的,具體我們可以接著往下看。
二、思維導圖和概念圖的區別有以下幾方面:
1、 目的不同
思維導圖的目的是激發和整理思考,概念圖的目的是表征知識。目的的不同也就引起了各自在對方功能領域顯得要弱一些。如概念圖在激發和整理思考方面沒有思維導圖方便高效,思維導圖在表征知識方面也沒有概念圖清晰完備。
2、 理論依據不同
思維導圖以神經心理學為依據,認為思維是神經元及神經元之間的連接;概念圖則以認知心理學的有意義學習理論為理論依據,強調學習是新舊知識的連接,這就導致概念圖極其重視連接和連接詞,而思維導圖則注重顏色、線條、聯想、想像。
思維導圖用節點、分枝、顏色、圖標、代碼等來描述,概念圖則用概念、關系、連接詞、命題、層次等描述,思維導圖的顏色、圖標、代碼等特征概念圖并不關心,而概念圖的連接詞、命題等關鍵特征思維導圖也不關心。
3、組成要素不同
思維導圖為英國“記憶之父”
托尼·巴贊( Tony Buzan) 所創, 是一種思考的方式, 也是一種有效使用大腦的方法。 托尼·巴贊認為思維導圖有四個基本的特征:①注意的焦點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圖形上;②主題的主干作為分支從中央向四周放射;③分支由一個關鍵的圖形或者寫在產生聯想的線條上面的關鍵詞構成。比較不重要的話題也以分支形式表現出來,附在較高層次的分支上,各分支形成一個連接的節點結構。因此思維導圖在表現形式上是樹狀結構的。由顏色、線條、圖形、符號組成。
概念圖是康乃爾大學的諾瓦克( J.D. Novak) 博士根據奧蘇貝爾(David P. Ausubel)的有意義學習理論提出的, 是用來組織和表征知識的工具。根據諾瓦克博士的定義,概念圖表示的是知識網絡包含節點以及節點之間的關系。由概念圖、命題、連接詞、層次和交叉連接組成。因此概念圖在表現形式上是網狀結構的。
4、評判標準不同
每個人的思維方式不同,無對錯之分,所以思維導圖反映的是主觀的想法。而概念圖表征的是客觀的知識體系,有對錯之分;所以,概念圖可以作為評價工具,甚至有學者提出以專家圖作為評價的依據;但思維導圖是無法給出個評價的專家圖的。
5、應用領域的不同
思維導圖是有效的思維模式,被廣泛應用于記憶、學習、思考等方面,有利于人腦的擴散思維的展開。思維導圖已經在全球范圍得到廣泛應用,新加坡教育部將思維導圖列為小學必修科目,大量的500強企業也在學習思維導圖,中國應用思維導圖大約也有20多年時間。概念圖的目標是構造清晰的知識網絡結構,因此被廣泛的運用在教育與企業領域,為了促進教學效果,主要用于教學評價工具,教與學的策略和方法。多用于概念較多的理科教學。它以整體的方式來呈現、組織知識, 有利于知識的傳播、理解、記憶和鞏固,
提高學習效率。
通過上述介紹,相信很多朋友對思維導圖和概念圖二者的聯系和差異都有了一定的認識。當然我們最關心的還是他們各自在實際中的使用,簡單來說:在要進行思維的激發、整理等一般性工作時,思維導圖是合適也是能勝任的;但在概念較多且關系復雜的情況下,概念圖更能深刻的表示知識體系及其內部關系,如果要問哪個的軟件產品更好一點的話,我想沒有太多的可比性,因為要視情況而定,在此我僅能推薦我所知的
精英特速讀記憶軟件,它內設思維導圖訓練,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