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習,是
高效學習的重要環節,很多同學也都有提前預習的習慣,那么如何預習才能獲得更高的效率,學到更多的知識呢?在這新學期開學之際,小編分享給大家一些預習課文的好方法及注意事項。
預習要提前多久才有效?
很多學生喜歡頭天預習第二天要學的知識,但這要做,一來時間倉促,不一定天天都抽得出時間,二來預習的知識比較少,比較零碎,不易形成整體聯系,讓人感覺煩瑣。這樣子預習,要長期堅持需要很大的毅力,但效果卻可能很小甚至感覺沒效果。另外,有些知識可能需要在大腦中醞釀很久才能發酵,才能理解更深刻。因此,最好不要只比正式學習提前一兩天預習,首次預習至少提前一周甚至一個月以上。
要預習幾遍呢?
由于學生的知識儲備和認知能力有限,在預習中難以準確把握和理解所學知識。所以有必要多次預習:一般可在學期開始時,將整本教材快速瀏覽一遍;然后學期中利用周末時間,把接下來兩三周要學的內容預習一遍;平日里,課間間隙或自習時間,再抽點時間快速預覽一遍。這樣,到正式學習時,至少已預習了兩到三遍,最初絞成一團的知識可能變得有條理,剛開始的難理解的問題變得比較清晰,而仍然存在的疑惑才是聽課時要關注的重點。若在聽講之后,仍有不懂,也容易向老師提出針對性的問題,從而得到老師簡短而精確的指點。
六種高效預習法
1、選擇省時的預習方法
預習時,盡量用朗讀、
速讀、篩讀等費時比較少的方式預習,少用或不用精讀、筆記、背誦等費時費力的方法。
2、不同科目用不同的方法來預習
①語文和英語的預習,多用朗讀。一節朗讀課的時間,可朗讀五六篇文章。此時,不要反復朗讀同一篇課文,也不要只讀正在學的或已學的課文,而要把朗讀重點放在將要學的課文上。例如學第5課時,就把5-10課拿來朗讀,等到正式學這課時,已經提前朗讀過多遍了,拗口的字詞已經順口,對文章的感覺和意義理解也有了很多積累。老師講授時,才能喚起更多的共鳴。如果有音頻材料,也可聽和讀交互進行,效果更好。
②理科特別是數學,教材內容可分為概念引入、公式推導、例題講解。在快速閱讀中,很多知識可能不那么容易讀懂,也不能迅速應用剛看過的前半部分的知識來理解后面的知識。此時,可對內容進行篩讀和
跳讀再加上多次閱讀。第一次閱讀時,重點閱讀比較好理解的文字部分,內容主要是如何根據前面知識或現實問題來引入新知識的相關概念等。第二次閱讀時,可增加閱讀公式的推導部分。第三次閱讀時,再涉獵例題的解法。與此同時,可搜集書中公式和反應方程式,在草稿紙上以練字為目的進行抄寫。多抄寫幾遍,就能迅速熟悉書中的符號系統,降低閱讀的難度,同時,還能自然而然地把這些公式記熟,甚至大腦中還會不由自主地在公式間進行簡單代數變換和推導。
預習的后期,也可預覽一下課后的習題。同樣地,可以只是瀏覽而不用去思考答案,大腦會對這些題目不由自主地進行一些自動加工。等到做作業時,會更容易想出答案。
3、預習中要邊閱讀邊記筆記
前面提到預習可多次,一般第二遍閱讀就是做筆記的時間。預習筆記有兩種:—種是記在書上,另—種是記在本上。在書上做筆記,就是邊細讀,邊在書的空白處或有關內容下圈點勾畫或批注;在筆記本上做筆記,就是—邊細讀,一邊把重點和不懂的內容綱要記在本上。
4、閱讀與查資料相結合
在預習閱讀過程中,對不認識的生字,不懂的生詞和不懂的內容,要立即查字典、詞典和其它參考資料,把生字、生詞在書上注音、注解
5、不要全面預習
預習時,不要—下子全面鋪開,全面預習是不現實的,一是時間難保證,二是精力難保證,三是質量難保證。預習要先選擇自己感到吃力的內容先預習,時間緊時,先查出生字、生詞和列出不明白的地方,時間更緊迫時,就先把新課快速閱讀—遍。“磨刀不誤砍柴工”,不要認為作業時間緊,就放棄預習。
6、獨立思考發現問題
預習成敗的關鍵,就是能夠獨立思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預習中要先思考,后查資料;先發現問題,后提出問題;先看清意思,然后再做筆記。
預習方法與誤區的總結:
預習方法的可行性:用精讀、筆記、背誦的方法來預習的方法,并不是每個學生都有能力實施,也不是每個有能力的學生都有時間來實施,因此,其可行性較低。再好的方法,說起來是天花亂墜,但不具有可操作性,也是毫無意義。
預習方法的
效率:即使用精讀、筆記、背誦的方法來預習的方法對某些學生來說可行,但其效率并不一定很高。大多數知識都無法只經過一次預習,就能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多次預習和分散學習,效率更高。
預習的常見誤區:用精讀、筆記、背誦等費時費力的方法來預習;只提前一兩天來預習;只預習一次;在一天之內反復預習同樣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