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記不住,當然也要讀的,而且,讀書的目的也從來不是要記住書中每個故事、每一句話,那叫背書。再者,從來沒有誰敢說,自己讀了一遍的書,就全部記下來了,可以隨時信手拈來。
讀書的方法和目的
讀書要講方法,分
速讀和精讀,讀書要有目的,不同類型的書,讀來目的肯定不一樣。拿我來說,讀小說類的書,肯定是速讀,小說吸引人的往往是故事情節,一目數行去讀,抓取書中
關鍵詞,就能很快讀完一本書,也會知道書中講的是個怎樣的故事。
在這一過程中,會看到精彩之處,比如讀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大致情節我一覽而過,但是讀到精彩的打斗場面,或者對劇情影響較大的人物心理活動時,我就會慢下來,仔細讀一下。這就是速讀與精讀的結合,通過速讀,我會知道楊過想殺郭靖,但后來沒殺;我會知道張無忌不愿意當皇帝,甚至把江山拱手讓給朱元璋。
但為什么呢? 楊過一次又一次想殺郭靖,但黃蓉有意無意的開導、他自己有意無意的反思、直到郭靖說出“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些細節之處,會對人物性格和劇情走向產生巨大影響,我都慢下來了。而讀詩詞類的書,我會有選擇性地讀,但一定是精讀,因為在我的歸類中,詩詞類書籍,如《唐詩三百首》等,是屬于工具書,我從來沒有完整地看完一部《唐詩三百首》,但每當我需要了解一位詩人、一首詩的時候,我就會去翻詩集查找,然后靜下來好好地看完一首詩。
當你讀書多了,自然就會養成習慣,也逐漸學會了鑒賞,你看我平常寫的文章,大多以詩詞為主,我真能鑒賞那么多詩詞嗎,并不是,只是我拿到一首詩,首先會根據自己的理解,去鑒賞這首詩,然后再查閱資料,系統地去學習,最后把我自己的理解和名人名家的講解,結合成我寫的鑒賞。
怎樣記住書中內容?
你可能會十分羨慕有些作者,對某本書中的內容、典故信手拈來,其實哪有那么神的人,無非是對相關領域熟悉罷了。
讀書,從來沒有讀一遍的,第一次速讀,在這一過程中,記住要緊的地方,做筆記、加書簽,這樣,你就會對這部分內容有深刻印象。第二次讀,你可以直接跳過許多地方,著重讀自己標記過的內容,再次加深印象。
拿我讀《紅樓夢》舉例,最先接觸影視劇,會覺得賈政這個父親是不是有病,無論寶玉好與壞,他都要批評,兇巴巴的,后來讀了原著,通過書中更詳細的描寫,以及脂硯齋的批注,我知道了原來古代的大家族就是這樣,嚴父慈母。賈政也并不是要刻意針對賈寶玉,也并不是看寶玉哪里哪都不順眼,只是站在父親的角度,他必須嚴厲。
了解到這一層之后,我在書中做了記號,加了書簽,下次要寫一篇跟古代家風相關的文章,或者遇到相關的問題,我打開《紅樓夢》找到自己的書簽,就可以作為自己的一個論點,以后遇到相關問題,翻一翻就解決問題了。
你讀我的文章,覺得這個作者還不錯啊,典故張口就來,其實你哪里知道,為了這個張口就來,一部書的筆記都寫滿了。所以你說怎么記住書中的內容?我的答案是:不用全部記住,只記住緊要處,多讀幾遍、多拿筆寫、多加書簽、多動腦子。
作者/素顏看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