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不好,會影響任何一門功課的學習能力。我就教過一個小學生,每次看到一個文字敘述很長的題目就會慌,而且第一個反應就是“我不會”,一旦將題意解釋給他聽,他立刻就將題目做出來了。
要解決現在學生閱讀少的難題,其實是很簡單的,通過寒假培養孩子的
閱讀習慣,或者可以走一點捷徑——學習下速讀記憶、
快速閱讀、右腦開發的知識,至少可以讓孩子從本質認識閱讀、背誦等學習環節,如果做得好,孩子很可能在新學期成功逆襲。
我還聽過一個故事,有一位數學老師覺得他的學生老是不會做數學題目,他請了一位國文老師來解釋題意,學生就會做了。我也碰到一位化學老師,她的經驗相同,大多數弱勢同學之所以不會做題目,都是因為看不懂題意。
語文能力差,絕不是寫別字而已,最嚴重的就是看不懂文章。不相信的話,可以找一位語文能力差的同學讀《福爾摩斯探案》,他很可能弄不清楚人物互相錯綜復雜的關系,更弄不清破案的關鍵。一些語文能力差的同學讀《亞森羅蘋》就好得多了,大概是因為其中邏輯推理的成分不多的緣故,至于克莉絲蒂的偵探小說,那是最高境界,能徹底看懂克莉絲蒂小說的小孩子,已經不算是弱勢孩子了。
閱讀不夠的孩子,也有詞不達意的痛苦,即使他已看懂了某篇論文,他也無法將它的大意濃縮成幾句話,不要說生動了,就連正確無誤都不一定能辦到,遑論描繪自己的想法。更嚴重的是:很多文章不是詞不達意,而是前后文互相矛盾。你問他為何會寫出如此互相矛盾的文章,他也只有苦笑并不知道原因。
很多人以為只有學文科的人需要有好的語文能力,其實學理工的同學一樣需要語文能力。做研究要寫論文,如果語文能力不好,寫出來的論文沒有人能看得懂,即使看懂了,也可能給人一種內容貧乏的印象。大多數工程師不要寫論文,但是要做報告,情形亦是如此。很多工程師做事的能力雖然很強,但是不會向上司解釋成果,吃很大的虧。
閱讀不多的弱勢同學,知識當然不多,寫文章時不可能引經據典,而且因為所知者少,寫出來的文章當然了無新意,談話的時候也不可能有趣。
提高語文能力,如果能學習掌握速讀記憶的能力更好。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其訓練可以激活我們“腦、眼”潛能,我們能做到:
● 可以很快地看懂文章,而且抓到文章的重點。
● 可以正確、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 表達想法時合乎邏輯,不會自相矛盾。
● 表達的想法不落俗套,有獨到的見解。
要得到這種能力,其實不難,只要學會速讀記憶或者
大量閱讀即可,比如學習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件,用有效時間,閱讀量能做到別人的幾倍。在此,針對弱勢孩子如果不知道如何開始自己的逆襲之路,可如下參考:
* 經典名著:任何書籍或文章,已經成為永垂不朽者,一定有其道理,念了絕對有益。古文當然屬于此類,外國的著名小說,也很該念。最近英國政府在英國監獄強迫受刑人念英國著名小說,結果好多受刑人出獄后,努力進入大學專攻英國文學。據統計,最受受刑人歡迎的小說是“蒼蠅王”。
* 好的論述文章。比方說,重要報紙的社論和讀者投書。并非說這種文章有真理存在,而是因為這些文章條理必定很清楚,中心思想也很明確,絕不會天馬行空,更不是老生常談。而且這些文章常常有知識性,還有很多常識性知識,以及最新知識、動態等。
* 法官判決文和偵探小說。兩者的共同特點就是講究邏輯。很少人會發現法官的判決文有互相矛盾的地方,好的偵探小說更是如此。英國的泰晤士報有專門的法律版,常有法官的判決文,可惜我國不太重視這些。很多法官的判決文硬邦邦,很難讀,不過,我曾經看過一些大法官的判決文,的確精彩無比,其思慮不但清晰,而且任何可能的疑問,都會在判決文中提到,令人心服口服。偵探小說的優點則是有創意。要寫出有趣而又天衣無縫的偵探小說,是要有很深功力的。
* 有趣味的知識性文章。在此,我建議大家看精英特的一些有趣報導,大多數的文章是有關科學的,一概很短,非常適合孩子們看。看了以后,可以增加知識、常識。
其實,精英份子的孩子們,語文能力并不差,弱勢團體的孩子,才是問題之所在。教育部日前印發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17年版),會上公布,為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新修訂語文課中,"誦讀篇目的建議"改為"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而推薦數量更由原來的14篇,大幅增加至72篇,對于弱勢孩子而言,這個措施是雪上加霜,他們不太可能完成,原因很簡單,他們通常沒有看什么課外書,對于很多事情,根本沒有什么觀念,缺少閱讀,文字與文字之間的聯系性太差。
我建議孩子們大量閱讀,很多小孩子會在同學間有意無意中談到他們讀課外書所得到的知識,使同學們對他們另眼相看。有些已經迷上了金庸的小說,迷上福爾摩斯的孩子也不少。很多購置克莉絲蒂的全套,看看這些弱勢孩子會不會迷上這位大作家的名著。
我自己屬于什么書都看的人,因此我把我的經驗介紹給各位,各位老師和家長,不妨參考。(文/李家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