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重要的書要讀幾遍?對于愛讀書的人來說,至少要讀三遍。讀第一遍,是對書籍有一個概括的認識;讀第二遍,才能對書有較清晰的理解;等讀完第三遍,才能真正做到
融會貫通。
“我先問大家一個問題。重要的書要讀幾遍?”K博士問大家。
“一遍!”“兩遍!”臺下傳來不同的答案。
“至少要讀三遍!”K博士和藹的為小朋友解釋:“重要的書讀第一遍時,僅有模模糊糊的印象。等讀了第二遍,才會有清晰的輪廓及具體的認識。讀了第三遍之后,才能融會貫通,并可掌握書中的精髓喔!”
“但是,書很多讀不完的時候,要如何讀三遍呢?”吉兒舉手發問。
“你的問題很好!”K博士稱贊她:“所以我們每一遍要有不同的讀法,并且投予不同的讀書時間。”
“那該怎么讀呢?”吉兒一臉疑惑。
“假設我們讀完第一遍,總共花費了一個T的時間;在讀第二遍時,閱讀速度要加快一倍,時間就縮短一半,就是1/2T的時間;在讀第三遍時,速度要再加快一倍,時間要再縮短一半,那就是1/4T的時間。”
K博士親切的問大家:“一個T加上1/2T,再加上1/4T,那是幾個T”?
“7/4T!”這回小凱比吉兒更先舉手搶答。
“對,沒錯!”K博士笑著看小凱:“這就是一又四分之三的讀書法。”
“那要怎么讀,速度才能加快呢?”吉兒又舉手發問。
“讀第一遍時,要在書上畫線或做記號,標記書本的重點。”K博士接著伸出右手,比出兩根手指:“讀第二遍時,就可以針對這些重點加強閱讀。因為是讀第一遍閱讀后的精華區,所以速度就可以加快一倍,時間就可以縮短一半了。”
“那么讀第三遍的時候呢?”小麗也踴躍發問。
“讀第三遍的時候,要針對最重要的部份做總復習,要閱讀的是讀過第二遍后精華中的精華,這樣速度就可以再加快一倍,時間也可以再縮短一半了!”
在小朋友們起身離去前,K博士又再問大家一次:“重要的書至少要讀幾遍?”
“三遍!”所有聽眾皆異口同聲的回答。
小凱趕緊拿筆,將這個一又四分之三的讀書法抄在小筆記本上。他暗自下定決心,回家后要趕快用這個好方法準備考試,下次月考一定要贏過小麗,讓班上同學刮目相看!
給讀書高手的話
愛讀書的人對于重要的書,一定至少要讀三遍。讀完第一遍,有概括的認識;讀完第二遍,有較清晰的概讀;等讀完第三遍,才能真正的融會貫通。
一又四分之三的讀書法:
讀第一遍:花一個T的時間。
讀第二遍:讀第一遍當中的精華,速度加快一倍,時間縮短一半,花1/2T的時間。
讀第三遍:讀第二遍當中精華的精華,速度再加快一倍,時間再縮短一半,花1/4T的時間。
讀書總時間:1T+1/2T+1/4T=1¾T
一又四分之三的讀書法舉例說明:
讀第一遍:2個小時(T)
讀第二遍:1個小時(時間縮短一半,1/2T)
讀第三遍:0.5個小時(時間再縮短一半,1/4T)
讀書總時間:3.5小時(1¾T)
若能及早養成重要的書一定讀完三遍的習慣,長大后必定是個懂得
閱讀技巧的讀書高手!
給家長的話
孩子在讀書時,最常犯的錯誤就是隨便翻翻書,便自認為已經讀完。要讓孩子了解的是:看一遍,不算看完書。
到底要看幾遍,才算看完書呢?對于重要的教材,至少要看三遍,才算真正的看完書。
孩子運用“一又四分之三的讀書法”時,應鼓勵他在看第一遍時,即要畫線及標注重點符號,以便在看第二遍時能夠縮短一半的讀書時間;讀第二遍時,又應適當加注記號,使孩子在看第三遍時,能夠再縮短一半的時間。
孩子不會
標注重點及畫線時,家長可以為其做示范,然后讓孩子自行嘗試畫出重點。對孩子而言,“找重點”是一項重要的訓練,應該讓他自行判斷書中內容的重要性。剛開始時,即使孩子只能讀完兩遍,也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因為他已經比從前多讀了一遍。采用
循序漸進式的教導,孩子真的可以讀完三遍!
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