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面我們會討論到主題閱讀,那是在同一個主題下,閱讀很多本書。此刻,我們要談的是閱讀其他的書籍,以輔助我們閱讀某一本書的好處。
我們的建議尤其適用于所謂巨著,一般人總是抱著熱忱想要閱讀巨著,但是當他絕望地感覺到自己
無法理解這本書時,熱忱很快便消退了。其中一個原因,當然是因為一般人根本不知道要如何好好地閱讀一本書,但還不只如此,還有另一個原因:他們認為自己應該能夠讀懂自己所挑選的第一本書,用不著再讀其他相關的著作,他們可能想要閱讀聯邦公報,卻沒有事前先看過聯邦條例和美國憲法,或是他們讀了這些書,卻沒有看看孟德斯鴻的《論法的精神》與盧梭的《社會契約論》。
許多偉大的作品不只是互相有關聯,而且在寫作時還有特定的先后順序,這都是不該忽略的事。后人的作品總是受到前人的影響,如果你先讀前一位的作品,他可能會幫助你了解后人的作品,閱讀彼此相關的書籍,依照寫作的時間順序來讀,對你了解最后寫的作品有很大幫助,這就是外在輔助閱讀的基本常識與規則。
外在
輔助閱讀的主要功用在于延伸與一本書相關的內容脈絡,我們說過文章的脈絡有助于詮釋字義與句子,找出共識與主旨,就像一整本書的脈絡是由各個部分貫穿起來一樣,相關的書籍也能提供一個大型的網路脈絡,以幫助你詮釋你正在閱讀的書。
我們經常會發現,一本偉大的著作總會有很長的對話部分,偉大的作者也是偉大的讀者,想要了解他們,不妨讀一讀他們在讀的書,身為讀者,他們也是在與作者對話,就像我們在跟我們所閱讀的書進行對話一樣。只不過我們可能沒寫過其他的書。
想要加人這樣的談話,我們一定要讀與巨著相關的著作,而且要依照寫作前后的年表來閱讀。有關這些書的對話是有時間順序的,時間順序是最基本的,千萬不要忽略了,閱讀的順序可以是從現代到過去,也可以從過去到現代。雖然從過去讀到現代的作品因為順其自然而有一定的好處,不過年代的角度也可以倒過來觀察。
順便提醒一下,比起科學與小說類的書,閱讀歷史與哲學的書時,比較需要閱讀相關的書籍。尤其是閱讀哲學書時更重要,因為哲學家互相都是彼此了不起的讀者,在小說與戲劇中,這就比較不重要了,如果真是好作品,可以單獨閱讀,當然一些文評家并不想限制自己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