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文斷字,在古代意味著較高的社會地位和被他人尊重。那么,你知道在古代如何稱贊一個人讀書多,學問大嗎?
學富五車。形容書多或學識豐富的典故。語出《莊子•雜篇•天下第三十三》:
“惠施多方(方術),其書五車,其道舛駁(他的學說多差錯而雜亂),其言也不中(正當)?!?/span>后人便以“五車”、“五車書”、“書五車”、“五車竹簡”、“惠施車”等來表示書多;用“學五車”、“學富五車”等來表示讀書多或學問大。
三十乘書。形容藏書豐富或學識淵博的典故。語出《晉書•張華傳》:“(張華)雅愛書籍,身死之日,家無余財,惟有文史溢于機篋。嘗徙居,載書三十乘。秘書監摯虞撰定官書,皆資華之本以取正焉?!?/span>受此典影響,后人論書之豐富,也每以“三十”為數,不一定必是“乘”或“車”。如果形容書少,則用“無乘書”。
夢筆生花。比喻文人文思大進,文筆優美俊逸。典出五代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后天才贍逸,名聞天下。”因此,后人多以“夢花”、“夢生花”、“彩筆生花”、“筆花入夢”、“花從筆生”等比喻文思大進。
文不加點。形容寫文章一氣呵成,不加任何修改。語出張衡《文士傳》(唐徐堅等編《初學記》引):“吳郡張純少有令名,嘗謁鎮南將軍朱據,據令賦一物然后坐,純應聲便坐,文不加點。”此典的主要形式有:“文不加點”、“不加點”、“萬言不加點”、“不加點竄”等。
著述等身。形容讀書或著述很多的典故。典出《宋史•賈黃中傳》:“黃中幼聰悟,方五歲,玭(中幼父名玭)每旦令正立,展書卷比之,謂之‘等身書’,課其誦讀。”后人遂用“等身書”形容讀書很多,只是后來是說將書冊摞起來有身子高,與典源中所指有所不同。也可以用來形容著述極富,多作“著述等身”、“等身著作”。
一字千金。形容詩文作品精心創作、極有價值的典故。事出《史記•呂不韋列傳》:“呂不韋使其客人人著所聞,集論以為八《覽》、六《論》、十二《紀》,二十余萬言。以為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號曰《呂氏春秋》,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千予千金?!?/span>此典的主要形式有:“一字千金”、“千金字”、“金懸秦市”、“懸金”等。
洛陽紙貴。形容著作風行一時,人人爭相傳抄的典故。典出《晉書•左思傳》:“及賦成,時人未之重。……安定皇甫謐有高譽,思造(拜訪)而示之。謐稱善,為其賦序。張載為注《魏都》,劉逵注《吳》、《蜀》而序之?!究諒埲A見而嘆曰:‘班、張之流也,使讀之者盡而余,久而更新?!谑呛蕾F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span>
《世說新語•文學》也有:“庾仲初作《揚都賦》成,以呈庾亮,亮以親族之懷,大為其名價,云可三《二京》,四《三都》(與《二京賦》鼎足而三,與《三都賦》并列而四)。于此人人競寫,都下紙為之貴?!?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