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泰岳
一輩子做個讀書人,既要讀有字之書,更要讀無字之書,在社會大學里,拜眾人為師,集百家之長,成一人特色,為社會服務
三年前,我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曾賦詩自勉:人伴星球一甲子,鄉村頑童成書癡。從此與讀書學習相伴,每天都很充實,一點也不感到孤獨和寂寞,更沒有失落感。讀書學習已經成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使我的精神生活充滿陽光。
回想幼時讀書,純屬好奇與興趣驅使。當時的班主任是一位充滿愛心的優秀教師,她用“幼學如漆”的比喻激勵我們讀書和背書,意指人在孩童時記憶力最好,讀書如漆附木,終生難忘。為了在課本上得到一個老師用鋼筆勾畫的紅五角星的獎勵,我常常是全班第一個背誦課文的人。我還利用業余時間閱讀了大量課外讀物,四大名著以及《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紅巖》《青春之歌》等革命書籍,都是我在
小學階段閱讀的,書中的人物和故事走進我的心靈世界,終身不能忘懷。
“文革”后我進廠當學徒,深感知識貧乏,強烈的求知欲驅使我如饑似渴地讀書學習。白天做工,晚上和休息日則用來讀書學習。一方面干什么工作讀什么書,以求盡快適應;一方面讀教科書,打基礎,作備用。1977年恢復高考后,我幸運地考入南京大學哲學系。大學期間,我的興趣很廣泛,除學習主課外,還經常聽各種講座,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提高了獨立思考能力。
大學畢業重新踏入社會后,我先后在市、縣、省三級機關多部門、多崗位工作,既從事過具體工作,也從事過領導工作。無論從事什么工作,都是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以始終不變的讀書學習,應對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回顧參加工作的四十多年,幾十年如一日,堅持每天業余時間讀書學習一小時以上,休息日也常常用在學習上。幾十年來,我一直堅持自己的講話稿自己寫,講真話實話,講經過獨立思考、富有創新精神的話,用倒逼機制促進自身學習。
作為個體的人,生理上將會不斷衰老,自然規律不可抗拒,這是唯物論;但有讀書學習相伴,心理年齡永遠不會衰老,人生第二春當從60歲開始,這是辯證法。為了更好發揮余熱,我被省紀委聘為反腐倡廉特聘教師,結合自身曾長期從事紀檢、政法工作的實際,作了十多場專題報告,受到普遍歡迎。自己的學習成果能與大家共享,并得到肯定,我也有了一點小小的成就感。
退休以后,我十分珍惜時間,堅持人生有目標,行動有計劃,每天有安排。我深切地體會到,生有涯而知無涯,在知識的海洋里,自己永遠只是一個在海邊戲水的頑童,偶爾拾到一兩只貝殼而已。生命不息,讀書不停,學習不止,盡力奉獻,這樣的生命才有價值和意義。一輩子做個讀書人,既要讀有字之書,更要讀無字之書,在社會大學里,拜眾人為師,集百家之長,成一人特色,為社會服務。這既是我的人生定位,更是一生追求。
作者為江蘇省人民檢察院原黨組成員、紀檢組長
《 人民日報 》( 2016年01月19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