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以為讀書和看書是一樣的意思,通過深入了解我發現讀書和看書之間的區別還挺大,以下是我所摘錄的部分觀點:
“大抵看書與讀書,須劃分為兩事:看書宜多宜速,讀書宜精宜熟。”
“看者知其所亡,讀者月無忘其所能,看者如商賈趨利,聞風即往,但求其多;讀書如富人積錢,日夜摩挲,但求其久。看著如攻城拓地,讀者如守土防隘。二者截然兩事,不可缺亦不可混。”
――曾國藩
“須是一棒一條痕,一摑一掌血,看人文字當如此,豈可忽略?看文字須是如猛將用兵,直是鏖戰一陣;如酷吏治獄,直是推勘到底,決是不恕他方得。”
“為學讀書,須是耐煩細意去理會,切不可粗心。如數重物色,包裹在里許,無緣得見,須是今日去了一重,又見得一重,明日又去了一重,又見的一重。去盡皮,方見肉;去盡肉方見骨;去盡骨,方見髓。使粗心大氣不得。”
“讀書比方看屋。若在外面見得有此屋,便見了,即無緣識得。須是入去里面,逐一看過,是幾多間架,幾多窗欞,看了一遍,又重重看過,一齊記得才是。”
――朱熹
看書與讀書之間的關系,猶如枝與根的關系。植物無根,枝便無從長起;無枝,則根無法汲取營養。探究看書與讀書區別的意義,在于探究自身閱讀之需,亦在于探究閱讀之妙,更在于探究境界之奇。倘若得看書與讀書之精髓,則事事觸類旁通,萬物可讀。
讀書和看書都是一個意思,但深度不同。看書,指對書的理解不求很深。比如看一下內容、看一下標題、看了一下大概等等;而讀書是指對書做仔細的閱讀,通過讀書,對所讀之書做比較的深刻的理解。
“看”書與“讀”書是有區別的,看書是視覺閱讀,只是一味追求速度。讀書追求的是消化與理解,然后把閱讀的收獲運用到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
看書與讀書的區別,看書,講的是
一目十行,讀書講的是字斟句酌;看書,是躺在床上或是上廁所的時候的閱讀方式,讀書,是要求我們坐下來,好好體會的閱讀方式;看書,是一種消遺,是一種時間的打發,是我們上下班坐在車上的閱讀方式,讀書,不是時間的打發,而是去追趕時間;看書,我們可以隨意隨性,自由放松,可以邊看書邊看電視,邊聊天邊看書,可以讓自己的神志松散一些,讀書,要求沉下心來,凝神靜慮;看書,只是淺層次的感受,比如看看笑話,看看新聞,看看八卦,讀書就要用心深處的東西去感受,去體會,去玩味;看書,是書看完之后,都會成過眼云煙,所能記得的東西自然也不了了之,讀書,是去捕捉文字語言之中閃動的思想,精彩的章節、詞句,深刻的思想內容,讓你
記憶永久;看書,最多也是知識的積累,是用來茶余飯后的談資。讀書,是能力的積累,是一經通而經經通的能力,這兩個一定要區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