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況下我們怎樣閱讀呢?有人說:“愿意怎么讀,就怎么讀吧。”因此,很多人是根據自己的愿望和心理特點在選擇書籍閱讀,是根據已經形成的習慣和外部環境的影響在進行閱讀,而且我們覺得讀得還不錯嘛!其實不然,這種做法多半是錯誤的。
據說,有的歌唱家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但這種“天生的”畢竟是罕見的例外。一般人都必須“正確地練嗓子”。同樣,偶爾也發現自發地形成的正確的閱讀,但這也是極其罕見的現象。通常情況下,我們很多人在閱讀方面都有許多缺點,而且有時做得很不好,這樣的閱讀不僅會得到益處,反而會有害處。
由于不會讀書,我們失掉了會讀書之人所能得到的許多好處,這不僅對我們非常不利,而且還能帶來其他害處。要仔細探討閱讀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下列兩個方面著手:應當讀什么和應當怎樣讀,因為在這兩個方面,閱讀都可能成為有害的東西。
毫無疑問,有一些非常壞的書,它們會帶來極大的害處。例如,那些腐蝕靈魂的黃色書籍就是屬于這一類的;除了內容以外,
閱讀方法本身也同樣能帶來害處,既有身體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害處,急忙地“貪閱”各種書籍的習慣能引起頭痛,這種習慣會使神經官能癥、神經衰弱和其他神經系統的病癥有所發展。
由于破壞了神經系統的正常活動,也是產生身體上各種病痛的原因之一,不會讀書有時會妨礙天分的正常發展,甚至往往會損害這種天分,譬如,
削弱注意力集中的能力,造成記憶力減退等等,它還能使意志松懈并能削弱思維能力。
還有一種情況也并非不重要,不會讀書往往有助于培養兩種不歡迎的人:愛說漂亮空話的人和“腦袋里一團糟的人”。愛說漂亮空話的人是指那些愛講“豪言壯語”,而實際上心口不一的人,自己的講話所表示的思想、感情,對他來講是完全沒有關系的,他的生活和行為完全由相反的,即他的“真正的”思想和感情來支配的;“腦袋里一團糟”的人從各處胡亂引用各種知識的片斷,而且所引的內容是一些彼此互不聯系的(或者完全是虛構的“聯系”),沒有系統的,一知半解的,甚至是完全沒有消化的東西。當然,這種人的世界觀缺乏起碼的嚴整性,所以同這種人談話簡直是受罪。講起話來,引文、引句總是那么氣壯山河、滔滔不絕,但要琢磨出其總的涵義是徒勞的,而且他從這些材料所引的莫名其妙的結論使人感到驚奇,這種事誰碰到也會目瞪口呆的。
“腦袋里一團糟”的人是假裝博學多聞的結果,是由于不懂得讀書、死記硬背和缺乏
邏輯訓練使他如此的。假如我們講不出和閱讀方法不正確也有關系的另一種危險性,那就說明我們對閱讀的方法不好所造成的有害后果的概括可能很不完全。
這里指的是書本和生活、理論和實踐的關系問題,二者之間的脫節在革命前的知識分子中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從而產生了像“書呆子氣十足的人”和“泛泛空談家”之類的有害人物。這種現象過去在社會科學領域和道德方面尤為普遍,而且現在也依然存在:認為革命會自動地、永遠徹底消除產生這些有害人物的可能性,是一種過于天真的想法。農作物中的雜草永遠是富有生命力的,鋤掉之后如對它們不加注意的時候,它們就又悄悄地、密密麻麻地重新生長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