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潛先生是一代美學宗師,學問廣博專精,學養根深葉茂。他的《談讀書》,讀來讓人深得讀書之道、之趣、之悟。
在《漫談日記》中,他以《春秋》為例,暢談其中奧妙:“這種以私人資格寫成的編年紀事實在就已經是日記?!薄叭魏问芳急仨毑扇∫粋€觀點。”《春秋》是站在尊周尊魯的觀點上,還有《歸田錄》《夢溪筆談》等,像羅馬大將凱撒“備忘錄”也都類似于日記。日記具有很好的史料價值、傳記資料價值和文學研究價值,能較真實地提供當時的政治社會狀況,彌補許多正史的不足,是內心生活的自傳,也是對于人生、自然與文藝的深切感想?!吨谎云Z妙天下》中他談到,如“人人都埋怨自己的記憶力不好,沒有人埋怨自己的判斷力不好”這樣的隨感語錄,就很微妙精巧,耐人尋味。通常來說,第一流的隨感錄的作者具備哲學家與詩人的特質,看得高遠,寓情于理。隨感錄在法國最發達,英、德等國亦盛,像歌德、培根、尼采等,都是以言語妙天下的。這就是大家談讀書,學問寬泛,無所不通,信手拈來的讀書之道,神明廣大,為讀書指點門徑,指引方向。
書牘略談中,他談到書牘的形式,多采取曾國藩《經史百家雜鈔》的“書”“牘”分類法,書一般指文章,牘是書信。司馬遷《報任安書》是很正式很鄭重的書信寫作,長篇大論,言政講學,氣勢貫通。《昭明文選》把“書”“箋”分列,“箋”就是“牘”。書中常見臨危不亂之士,信中常有藏鋒不露之處,六朝綺麗,唐宋高古,都在書牘中推演,其中的英氣勃勃,風度翩翩,立己立人。中國的書牘圣手古今有兩人,王右軍和蘇東坡,他們的胸襟氣度影響后世文章。而六朝齊梁的書信已然成為一種藝術,如“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見于《與陳伯之書》,“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見于《答謝中書書》。它們的語言色彩,如錦如繡,絢麗滿目。自然流露的文字,作為書信,卻又易見作者平生性格,富有生氣。唐古文運動一反六朝風格,向官樣文章和尋常文章發展。蘇東坡“胸無塵芥,詩文書畫都如行云流水,意到筆隨,”其風雅本色,筆下一股清氣。明朝人最講究尺牘,“看西山一帶堆藍,天然一幅米家墨氣,”是明人典型的笑傲山川縱情風月的文章習氣,不流俗又直截了當。這些古文派或文選派的書牘,是日常最普通和最具特點的文章形式,作者以獨特的見解和深厚的意蘊,品低品高,說小說大,從一封書信中探得悟得象司馬遷那樣長江大河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文章魅力。
故先生注重和提倡博覽群書,反復講學問根基越寬越好。文學、歷史、哲學都如金字塔,要鋪一個很寬廣笨重的基,才能造就出尖頂?!拔乙呀浾刈鲞^三十年的學生,這三十年的光陰都是這樣東打一拳西踢一腳地過去了。”研究文學的,學了英文還學法文再學德文,時代背景又把人拉到歷史哲學宗教中,文藝原理又逼你去問津圖畫音樂美術等。先生又告誡,作文如寫字,首先須手法純正,然后才能于萬千功夫后可望達到境界?!盎场笔亲罡呔辰?,“高超的人格,悲歡離合的情調,山川風云的姿態,哲學宗教的慰藉”等都能從中表現出來,而這其中少不了極嚴謹的藝術良心和人品學問功夫。至此,作者談的是讀書做學問的根本。
學問在忙中做成,讀書主要靠擠時間,因此養成讀書的習慣很重要。如何去讀也很重要,涉獵廣泛,古今中外,學問就是道德修養的途徑,誠如蘇格拉底之言:“知識即德行?!睂W問不只是謀生的手段,而是關乎心靈,讓心靈豐盈,充滿氣象。顏回陋巷,一簞食,一瓢飲,讀書致學,不改其樂,這是做學問的精神和境界?!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是做學問的至理。認清方向和門徑是學問成功的原因。由此,興趣和方法是學問的最基本要素。融會貫通,創造活的知識,文章出苦心,“借問近來太瘦生,總為從來作詩苦?!辈季种\篇,材料取舍,思想觀點,文氣呼應,“伊尹鳴商,周公鳴周”潛藏文章道理。文章最終寫得怎樣,“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天才在于學習,聰明在于積累。牛頓是天才,卻說“天才只是長久的耐苦?!倍鸥Α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神”,來自他的讀萬卷書的苦功夫。功夫不會錯用,天道酬勤,處處皆學問,功到自然成,功夫在詩外。學識、見解、胸襟、思想皆源于深厚的學養,所謂風生水起,風起云涌,終得文章天成,狂飆為我從天落。
朱先生談讀書說到哲學層面,折射出哲學的光芒,把人從蒙昧幽暗處帶到清楚明亮處,教人努力不生活在暗處,奔向生活的光明處,人生在讀書中成長和獲得?!拔夷芨袀材芾潇o,能認真也能超脫。能應俗隨時,也能潛藏非塵世的丘壑。文藝的珍貴的雨露浸潤到我的靈魂至深處,我是一個再造過的人,創造主就是我自己?!薄墩勛x書》開篇平淡,越往后讀,越覺味濃意深。眾多大家名著紛呈眼底,先生好像是為讀者開具好的書單,又像是在做讀書索引,讀書的真諦娓娓道來,真的是為有源頭活水來。略為美中不足的是,語言有點隔代,與現在文章的那種語言興味和時代韻味有一點點異,畢竟是上世紀四十年代甚至二、三十年代寫的,但同時又更見其歷經歲月打磨后的精妙、力量和光彩。
(文章來源于人民網 有刪改 作者/ 熊瑞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