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你呆在那兒,你以為你只是在看書,其實你是在看著并影響著你的世界;你走在路上,你以為你在看世界,其實你只是看到了色彩、聽到了聲音~ 讀書與不讀書,你的世界差別會很大~】
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他首先認為讀書學習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又說“終日而思之,不如須臾之學”。一天到晚想破了腦袋,還不如用一點點時間來閱讀。從孔子的話中可見讀書還是件比冥思苦想有用得多的事。
黃庭堅說,三日不讀,則語言無味,面目可憎。一個人三天不讀書,他就能看出那么大的變化來。現在的人沒有這樣敏銳的感覺了。不過,一個人要是三年不讀書,那臉上恐怕是人都能看出一些俗氣、呆氣乃至匪氣來的。而這樣的人,現實生活中還不能說就是少數
還有人說讀書不僅是提高自己的智慧,也是踏著別人的肩膀使自己爬得更高,看得更遠,可見讀書確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以下是我所認為的讀書理由:
1.讀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自古文化帶領潮流,引發一代代豪人各盡風騷,就算信息的時代一樣阻止不了我們對書的熱愛。
2.讀書與不讀書,你的世界差別會很大。有人說,讀書可以讓人進入另一個世界,實現一種虛擬的跨界,縱使技術的潮流下,讀書和不讀書的境界還是天與地一樣的。
3.讀書,預見更好的自己。人在觀書,其實不如說在觀看自己,讓自己看見自己,改進自己。
4.讀書,不是為了拿文憑或發財,而是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
千萬的大學學子在就業無限的壓力情況下,認為大學就是一張文憑,其實也不然,在大學,我們學會了思考,學會了做事做人等等。
5.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當然不是指你的容顏變得整容了,然而那種氣質卻是千差萬別的。
6. 讀書是一種樂,就像旅行是一種癮,這兩種東西總能治愈你心里某處若隱若現的小傷口。有人說,讀書能夠讓你長時間忍耐寂寞一樣,讀書更多的也是一種樂趣。
7.讀書的意義是使人較虛心,較通達,不固陋,不偏執。讀書者,需虛心聽,通達理,不固陋陳舊,不偏執觀點。
8.一日不讀書,無人看得出;一周不讀書,開始會爆粗;一月不讀書,智商輸給豬。養成天天讀書是一種良好的習慣。
9.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讀書學習是人類之始,傳承之徑,更為天下之最也不為過。
如今生活好了,獲得資訊的方式多了,使得很多人遠離書店,懶摸書本。其實讀書應該是一件極方便也很經濟的事情,面對讀書,我們無須著急一口吃成個胖子,因為讀書是一生的事情。需要的是不間斷地充實自己,無休止地應對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