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喜歡讀書,甚至把讀書作為生活的一部分,他們讀書的方法也很值得我們學習,主要有以下幾點:
1.先看全景。讀新穎而不熟悉的資料時, 不是埋頭閱讀, 而是先瀏覽一遍, 通過略讀小標題、插圖說明以及任何附有的摘要來
增強記憶、加深印象。
2.善于速讀和慢讀。看簡易的資料時, 美國人通常習慣于
快速閱讀。但是對于復雜難懂的作品時,他們覺得 慢讀是有效得多的方法。美國一本大學手冊曾指出, 善于學習與不善于學習的人有三大基本區別:
善于學習者把資料讀出來——默讀或高聲朗誦.他們慢慢地讀, 一面讀一面聽自己讀出的每一個字。
善于學習者遇到疑難時, 會自動重讀一遍, 直到了解為止;不善學習者正好相反, 就算第一次沒看懂, 仍然照看下去。
善于學習者對于新的知識產生積極興趣。.他們用心思索讀到的東西, 加以研究推敲, 然后變為自己的知識。
3.掌握記憶技巧。我們把能幫助記憶的技巧, 統稱為記憶術。 記憶術實際就是一把開啟記憶之門的鑰匙,它能把新而生疏的資料變的容易記憶。記憶術也可利用形象, 其竅門在于創造一些想象中的實物, 把你覺得陌生的資料變成對你有意義的東西。
“良好的記憶力是一切知識吸收過程的關鍵”賓州匹茲堡市卡內基梅倫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威廉.蔡斯說,“而且它是我們可以從練習中獲得的”。
智力研究顯示, 我們的記憶有兩種:短期的與長期的。短期記憶可以保持30 至60 秒。而長期記憶則可終身留存。《增強記憶力方法》 一書的作者貝萊薩說:“培養良好記憶力的秘訣, 在于學習怎樣把有用的資料由短期記憶變為長期記憶, 以及怎樣在需要時找出那種資料”。
4.善于將資料內容進行分類。斯坦福大學進行過研究, 要學生試記憶112個單字。這些字包括動物名稱、衣著用品、運輸工具和職業類別。考驗其中一組學生時, 這些字則分別歸類于上述4 類,而考驗另一組學生時, 這些字則是隨便排列的結果,有分類的那一組學生, 成績總是比另一組的勝一籌, 能記住的字多了2 至3 倍.
5.先確定目標。當遇到自己必須掌握的新資料時, 美國人習慣先自問:我讀這些東西是想學到什么? 我從中得到的知識對我有什么好處? 國際性的管理顧問機構卡尼公司的經理兼心理學家史卜朋說:“我們知道了學習對自己有什么益處之后, 便可減少在學習上的惰性, 成為善于學習的人”。
6.學會留意進度。其實埋頭苦干不一定就等于有收獲,比如一本書讀了一半了,通常會停下來問一問自己:我現在是否正朝著我的目標前進?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繼續努力下去;如果不是,就要探究原因了;如果太累, 休息一下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