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就跟“詩”一樣,含有多重意義,為了要讓這一章對你有幫助,我們一定要跟你對這兩個字達(dá)成共識,也就是說我們是如何運用這兩個字的。
首先,就事實而言的歷史與就書寫記錄而言的歷史是不同的,顯然,在這里我們要用的是后者的概念,因為我們談的是“閱讀”,而事實是無法閱讀的。
所謂歷史書有很多種書寫記錄的方式,收集特定事件或時期的相關(guān)資料,可以稱作那個時期或事件的歷史;口頭采訪當(dāng)事人的口述記錄,或是收集這類的口述記錄,也可以稱作那個事件或那些參與者的歷史;另外一些出發(fā)點相當(dāng)不同的作品,像是個人日記或是信件收集,也可以整理成一個時代的歷史,歷史這兩個字可以用在,也真的運用在幾乎各種針對某一段時間,或讀者感興趣的事件上所寫的讀物。
下面我們所要用到的“歷史”這兩個字,同時具有更狹義與更廣義的含義。
所謂更狹義,指的是我們希望限制在針對過去某段時期、某個事件或一連串的事件,來進(jìn)行基本上屬于敘事風(fēng)格,多少比較正式的描述,這也是“歷史”的傳統(tǒng)詞義,我們毋須為此道歉,就像我們?yōu)?a href="http://www.mxjqw.com/d474-6417.html">抒情詩所下的定義一樣,我們認(rèn)為你會同意我們所采用的一般定義,而我們也會將焦點集中在這種一般類型上。
但是,在更廣義的部分,我們比當(dāng)今許多流行的定義還要廣,我們認(rèn)為,雖然并不是所有的歷史學(xué)家都贊同,但我們還是強(qiáng)調(diào)歷史的基本是敘事的。
所謂的事指的就是“故事”,這兩個字能幫助我們理解基本的含意,就算是一堆文狀的收集,說的還是“故事”,這些故事可能沒有解說—因為歷史學(xué)家可能沒有將這些資料整理成“有意義的”秩序,但不管有沒有秩序,其中都隱含著主題,否則,我們認(rèn)為這樣的收集就不能稱之為那個時代的歷史。
然而,不論歷史學(xué)家贊不贊同我們對歷史的理念,其實都不重要,我們要討論的歷史書有各種寫作形態(tài),至少你可能會想要讀其中的一兩種,在這一點上我們希望能幫助你使把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