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歐幾里得的話題已經有點離題了。我們所關心的是在科學作品中有相當多的數學問題,而這也是一個主要的閱讀障礙,關于這一點有幾件事要說明如下。
第一,你至少可以把一些比你想像的基礎程度的數學讀得更明白。我們已經建議你從歐幾里得開始,我們確定你只要花幾個晚上把《幾何原理》讀好,就能克服對數學的恐懼心理。讀完歐幾里得之后,你可以進一步,看看其他經典級的希臘數學大師的作品—阿基米德、阿波羅尼烏斯、尼科馬科斯,這些書并不真的很難,而且你可以跳著
略讀。
這就帶入了我們要說的第二個重點。如果你閱讀數學書的企圖是要了解數學本身,當然你要讀數學,從頭讀到尾—手上還要拿枝筆,這會比閱讀任何其他的書還需要在書頁空白處寫些筆記,但是你的企圖可能并非如此,而是只想讀一本有數學在內的科學書,這樣跳著略讀反而是比較聰明的。
以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為例,書中包含了很多命題,有作圖問題與定理,但你用不著真的每一個都仔細地去讀,尤其第一次從頭看一遍的時候更是如此。先看定理的說明,再看看結論,掌握一下這是如何證明出來的。讀讀引理及系理的說明,再讀所謂旁注(基本上這是討論命題與整個問題之間的關系),這么做了之后,你會看到整本書的全貌,也會發現牛頓是如何架構這個系統的—哪個先哪個后,各個部分又如何密切呼應起來。
用這樣的方法讀這本書,覺得困難就不要看圖表(許多讀者是這么做的),只挑你感興趣的內容來看,但要確定沒錯過牛頓所強調的重點,其中一個重點出現在第三卷的結尾,名稱是“宇宙系統”,牛頓稱之為一般的旁注,不但總結了前人的重點,也提出了一個物理學上幾乎所有后人都會思考的偉大問題。
牛頓的《光學》也是另一部偉大的科學經典作品,你應該也試著讀一下。其實書中談到的數學部分不多,但你一開始看時可能不這么認為,因為書中到處都是圖表,其實這些圖表只是用來說明牛頓的實驗:讓陽光穿過一個小洞,射進一個黑暗的房間,用棱鏡截取光線,下面放一張白紙,就可以看到光線中各種不同的顏色呈現在紙上,你自己就可以很簡單地重復這樣的實驗,這是做起來很好玩的事,因為色彩很美麗,而且描繪得一清二楚。除了有關這個實驗的形容,你還會想讀一下有關不同定理或命題的說明,以及三卷書中每卷結尾部分的討論,牛頓在這里會對他的發現作個總結,并指出其意義,第三卷的結尾尤其出名,在這里牛頓對科學這個行業作了一些說明,很值得一讀。
科學作品中經常會包括數學,主要因為我們前面說過數學精確、清晰與范圍限定的特質。有時候你能讀懂一些東西,卻用不著深人數學的領域,像牛頓的書就是個例子。奇怪的是,就算數學對你來說可怕得不得了,但是一點也沒有數學有時造成的麻煩還可能更大呢!譬如在伽利略的《兩種新科學》中,這是物質能量與運動的名作,對現代讀者來說特別困難,因為基本上這不是數學的書,而是以對話形式來進行的,對話的形式被諸如柏拉圖的大師運用在舞臺或哲學討論上,非常適合,運用在科學的討論上就不太適合了。因此要明白伽利略到底談的是什么其實是很困難的,不過如果你試著讀一下,你會發現他在談一些革新的創見。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科學經典作品都用上了數學,或是一定要用數學。像希臘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的作品就沒有數學,你可以很容易讀完這本書,發現希波克拉底的醫學觀點—預防勝于治療的藝術。不幸的是,現代已經不流行這樣的想法。威廉•哈維討論血液循環的問題,或是威廉•吉伯特討論磁場的問題,都與數學無關。只要你記住,你的責任不是成為這個主題的專家,而是要去了解相關的問題,在閱讀時就會輕松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