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里,關于合理處理大型思維導圖布局問題的探討,就真的接近尾聲了,當然,我們還是接著上文的
關鍵詞繼續說:
便捷——快捷+方便
我的《聊齋》思維導圖的主題是以不同的地域對《聊齋》的所有故事分類。因為《聊齋》的故事有490多篇,全國的省份也有幾十個,所以,決定了在我的導圖里,要定位和查找具體信息是不太方便的。
所以,有了這個問題,我就要盤算著用什么方法可以讓這種定位和查找盡可能方便些。
雖然,IMIND軟件里也有與word相似的“查找”功能,但我希望我的導圖能有邏輯,有輕重,能看到導圖的頁面,就能夠在腦海中浮現出《聊齋》的生活地圖。
我要按照地圖的邏輯,把導圖的大分支按照東南西北來分,然后再按照省、府州、縣、鎮來分,這樣,當我看到某個省份的分支時,我就可以和現在的地圖相對應,甚至,連大分支里的府(大體相當于現在的市)名都按照一定的地圖方位來排,如此,即便我并不熟悉該省份、市縣的地圖,我也能按照分支的排列順序在地圖上很快找出準確的方位。
這就是前期做好了,后期就方便多了的例子。
還有,我在為《聊齋》導圖做地域分類的時候,也對歷史事件(如明末清初的朝代變遷、明清時一些大事件)、歷史人物(有正史記載的歷史人物)、節日(春節、清明、浴佛節、端午、中秋等)等類別做了專門的word文件,這也是為了能匯總起來,方便后期查看,同時,如我在前文所說,因為導圖本身的體積已經很大,所以無法再在同一張導圖里做專門的“節日”主題的導圖,只能在word里做表格記錄,這也是為了快速達到想要的效果,同時方便手頭的整理工作所做的調整。
另外,即使是在這張地域主題的導圖里,當我有遇到同一個人跟多個故事有關聯時,我會為這幾個故事建立同一個母分支,將這些故事分到這個分支里,以示這可以作為一個微型的人物導圖,如畢濟有、孫珀齡、王士禎、韓氏氏族等。
上文里為重要的關鍵詞加不同的顏色顯示,也是為了方便我自己查看這些關鍵詞。
總之,“便捷”這個詞,我覺得沒有什么太具體有針對性的建議,就是你自己看著怎么方便怎么來,怎么快捷怎么來,當你有了問題時,你就會去解決問題,解決的結果就是你的導圖使用比以前更“便捷”了。
多樣化,就是兩點,一圖多用和顏色豐富的畫面。
比如,當我有想法要做地域的《聊齋》導圖時,我沒有想過要做歷史時間的導圖,因為那時,我尚不知道小說會有將近30%的反映歷史事件的篇目,更沒有想過要做節日信息的匯總,因為那時我也不知道里面會有十分之一左右的反映節日風俗的篇目。但是知道后,我就打算在一個導圖里同時反映出這些信息(那時導圖的體積還沒有如現在這般龐大),因為有這些信息在,所以就想到把這些分類都加進去。雖然后來迫于導圖體積把這些內容轉進了word文檔,但這種思路是我從多個角度整理《聊齋》的結果。
所以,當你做一張大型導圖時,非常可能出現的一個情況就是,你會在做圖的過程中發現新的視角,而這個視角的存在會影響到你對整個導圖的布局安排,此時,從有利于自己的角度來說,我更傾向于你用合適的方式把這些視角做出來,無論是用思維導圖還是word亦或其他形式,免得你在做完導圖后發現,這些信息對你還是有意義的,但你卻需要從頭開始,重新一篇篇地查找篩選,所以,盡量畢其功于一役。
顏色豐富,是從我的個人接受上說的。
一方面,我需要用顏色來區別不同的層級、屬性,如省、府、節日、人物、自然等,另一方面,我不喜歡顏色太單調的視圖,它會讓我視覺疲勞,所以,我需要用一定的色彩來不斷調動我的感官,時時給我一定的視覺刺激,讓我對體積龐大、反應遲鈍的導圖保持始終如一的熱情和恒心。但過多雜亂的色彩會讓整張圖不倫不類,所以,我能想到的,就只有借助區分層級、屬性的意義為我的導圖增加各種雜而不亂的色彩。
好了,這個專題說到這兒,就算正式結束了,期間有我對具體問題的分析,也有如最后這兩篇對思維導圖制作心路的講述;或許你會覺得這些內容對你很有用,也可能你從未制作過大型導圖,也沒有制作大型思維導圖的打算。總之,我覺得結果都是來自需要,有了需要,才會有克服追求中的一切困難的理由和信念。
大型思維導圖制作的探索,我不會就此結束,因為在不確定多久之后的未來,我還會用到它,去做一些與當前小說整理不同的應用。所以,我的探索不會停止,因為我需要它。
原創作者: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學員: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