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好記憶不如爛筆頭。”就是說,我們在
閱讀時要養(yǎng)成做讀書筆記的好習慣。
什么是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就是人們在讀書時為幫助記憶而寫的一種應(yīng)用文體。自古以來,我國的文人、學者都很重視做讀書筆記。做讀書筆記既是消化書本知識的有效手段,又可以積累有用的材料,訓練思維的邏輯性和條理性,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做讀書筆記有哪些作用?
1、讀書筆記可幫助記憶,彌補腦力不足,有效提高讀書效率;
2、記讀書筆記能幫助提高閱讀能力、分析能力、綜合歸納能力以及文字表達能力,是一種手腦并用、閱讀和寫作結(jié)合的綜合訓練;
3、做讀書筆記既是消化書本知識的有效手段,又可以積累有用的材料,訓練思維的邏輯性和條理性,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做讀書筆記得持之以恒,不能流于形式
錢鐘書是中國著名學者、作家,被譽為“文化昆侖”。他一生著述很多,涵蓋了文、史、哲、心理學等多門學科。藏書卻很少,他的書齋中有兩三個不大的書架,放著一些工具書和出版社、作者贈送給他的書籍。其中博覽圖書館書籍時所作的大量的讀書筆記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錢鐘書的讀書筆記本很厚,有普通練習本的四倍,上面寫得密密麻麻,有中文,也有英文,別人很難看惶。他每讀一書,都做筆記,摘出精華,指出謬誤,寫下心得。他很珍視自己的讀書筆記,“文革”期間,他曾被下放到河南“五七”干校勞動,行李箱里也忘不了放上幾本字典、詞典和讀書筆記,一有空便反當似的閱讀。他著書時,主要是參考讀書筆記。
俗話說: “好記憶不如爛筆頭”,從某種意義上說,讀書筆記是錢鐘書攀上學術(shù)高峰的重要階梯。錢鐘書先生尚且如此,對于中學生來說,讀書做筆記就更為必要了。
讀書筆記種類很多,一般分為以下四大類
圈點筆記
如果書是自己的,可隨時在書的重點、難點和精彩之處畫線或做各種符號,如直線、雙線、圓圈、黑點、交叉、箭頭、曲線、方框、疑問號、驚嘆號,等等。有些精讀的書,還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筆畫線,以示區(qū)別。
讀書做記號,簡單、方便,又很有用,所以來取這種方法的人很多。但要切記,書上做記號不宜過多,如果整頁都劃滿了線,點滿了點,圈滿了圈,把書上畫得很亂,不但不能顯出重點,反而會弄得你眼花統(tǒng)亂。
摘錄筆記
摘錄筆記就是把書中的要點照抄下來。讀書時,常常會碰到許多重要材料、重要論點,自己最為欣賞、感受最深的段落,以及名言警句等,為了便于復習或運用,就要依據(jù)自己的需要把原省時間和篇幅,也可以簡略地寫清這段原文的意思,即縮寫,然后在筆記本上做個索引,以備以后查考。
提要筆記
即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對文中的某一觀點、事件、情節(jié)或某一章節(jié)、定理等,進行分析、歸納,用自己的話把其內(nèi)容、要點寫出來。這不僅可備忘、備查,而且可訓練你的綜合、概括能力。列寧的哲學筆記,有很多就是采用的這種形式。如《黑格爾(邏輯學)一書摘要》,《亞里士多德 <形而上學>一書摘要》等著作。而且他對摘錄內(nèi)容,還往往寫出自己的意見、批評或注釋,以及自己獨創(chuàng)的符號和評注。提要應(yīng)力求簡明扼要、脈絡(luò)分明,最好以某一主線展開。如,歷奧可突出主要人物及其作用.重大事件及其影響。也可用列表法使其內(nèi)容一目了然。
心得筆記
記下的是對某一問題思考的心得。如李賀的《史綱評要》,脂硯齋的《重評石頭記》,皆是這樣的著作。心得也可以是禮記、體會。札記多為旁征博引,辯證考訂;體會多為引申闡發(fā)、借題發(fā)揮。
沈括的《夢溪筆談》,茅盾的《讀書札記》,馬克思的《數(shù)學手稿》,就是用的這種方式。這是寫筆記的一種高級形式,要求有更多的個人創(chuàng)見,難度也較大。但它卻是創(chuàng)造的半成品或完善的精制短篇,一旦需要時,就可組織起來,使之成為有價值的作品。
總之,書,是精神食糧。堅持經(jīng)常性的讀書,做好讀書筆記,對每個 人以后的學習、工作、生活都將是一筆可貴的財富 ,在讀書時把有價值的內(nèi)容記錄下來。慢慢就會發(fā)現(xiàn)讀書筆記是非常好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