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閱讀”領域內的一些
新變
化,如迅速流行開來的“淺閱讀”現象,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
所謂“淺閱讀”,是指一種淺層次的
,以簡單輕松、實用性甚至娛樂性為最高追求的閱讀形式。然而,“淺閱讀”雖
然屢受詬病,但這種現象的出現,與人
們現時的生存方式密切相關。
“淺閱讀”,一種流行選擇
一到節假日,許多城市里的書店就人頭攢動。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大
部分買書人不是選擇考試用書,就是選擇勵志、職場、健康等書籍,真正挑選人
文書籍的人著實不多。
在濟南文化市場,一位在選購英語輔導材料的大
學生道,雖然業余時間比上班族多一些
,但是也沒有多少時間讀閑書,平時的精力主要用來學英語,準備考研、考證。
盡管自己是學中文的,但很長時間也讀 不了一本文學名著。
在山東一家國企工作的劉先生表示,業余時間看
的多是與職業有關的書,另外作為股民
,他也看了不少投資理財方面的書籍。至于人文書籍則根本沒有涉獵,因為“它
們讓人頭痛”。
在24小時圖書暢銷排行榜前10名中,健康類的書籍占到三成,勵志類書籍有兩
種,其他 則為職場、教育、化妝以及驚悚類文化讀物。
在北京市一家較大的書店里,經管類暢銷展臺上
的30多本書中,一半以上是速讀類,如
《圖解國富論》《三天讀懂經濟學》等。《圖解國富論》一書的前言中提
到:“國富論原書概念和推理過程十分艱深,
和當今讀圖時代人們的閱讀習慣格格不入
,本書以繪畫、圖片等形式為讀者帶來視覺上的震撼和驚喜,有助于朋友直觀理
解、深刻記憶。”
在古典文學類書架上,既有古典名著的原著,也
有后人改編的版本,如《圖解西游記》
《圖解三國演義》等。以《圖解西游記》為例,這本書改變了原版《西游記》的
內容編排,全書分為人物篇、故事篇、
寓意篇等。其中相當一部分內容以圖片形式展示,如“觀音挑選取經人”一節
中,通過一個結構圖和幾百字的文字說明
,將唐僧取經的背景講解給讀者。這些書,雖然能使讀者更容易獲得故事線索,
但原著的韻味已喪失殆盡。
孩子是最應讀書的,但筆者發現孩子的閱讀也普
遍流于平淺、功利,由動畫片改編的“
電視書”最受孩子追捧。此外,如漫畫、鬼怪類書籍等,在孩子們中間也有不少
擁躉。
濟南市一位致力于兒童閱
讀推廣的作家感嘆道:現在的學生只有時間去看“作文輔導”、“習題解
答”,或者只看那
些輕松淺薄的讀物,根本沒有時間去閱讀那些對他們的心靈有養育作用的經典名
著。
“淺閱讀”時代,亟須強調“深閱
讀”
“現實生活的壓力已經讓人透不過氣來,為什么
還要讓閱讀再增加一些分量?”說起自
己的“淺閱讀”生活,許多人這樣說。
“淺閱讀”的出現與社會競爭加劇,人們工作、
學習節奏快、壓力大有關,同時也與信
息爆炸帶來的多樣選擇有關。近年來,網絡閱讀、手機閱讀并存的多元化閱讀方
式,帶來了鋪天蓋地的資訊,這在拓
展人們知識面的同時,也使得以快餐式、跳躍性、碎片化為特征的“淺閱讀”取
代了“深閱讀”。
對于這一現象,一些專家認為不必視同洪水猛
獸。著名文化批評家王曉漁說:“30年前
,大家都讀‘走向未來’叢書,都讀李澤厚的書,而發展到后來,特別是近10
年,閱讀的分野出現了。‘淺閱讀’時代
最大的進步,就是選擇的自由。有人喜歡讀通俗小說,有人熱衷勵志類、財經類
的書籍,也有人青睞哲學、文史類的書
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閱讀喜好,于是閱讀也就呈現出了多樣性。”
然而,面對“淺閱讀”迅猛的攻城略地,“深閱
讀”越來越式微,許多專家還是感到憂
慮。事實上,近年來,世界各國學者都意識到“淺閱讀”帶來的負面影響,開始
強調傳統式“深閱讀”,如西方一些學
者倡議“關掉一周電視”,反對閱讀“淺表化”、“快餐化”,呼吁“深閱
讀”、“深呼吸”等。
“‘淺閱讀’這種閱讀態度導致了閱讀的工具性
質,加深了整個社會的浮躁。”上海大
學社會學教授鄧偉志認為,思想使人進步,思考又往往是沉重的。那些讀來顯得
沉重的文字,往往能夠使人更好地了解
社會,激發起讀者的感悟和思考。不能僅僅因為“淺閱讀”的輕松、愉快,而放
棄學習積累的機會。
“無論現代人多么功利,總得給攸關心靈的閱讀
留出空間。”接受采訪時,著名文學評
論家雷達這樣說,他很懷念這樣的自己:“在書店的一角斜倚著,默默地讀著,
不覺天已黃昏;在圖書館坐了一整天,
閉館的電鈴聲響了,周圍的人都走了,我滿足地伸了個懶腰;午睡時看書,書掉
到地上了,我也沉沉睡去……”
閱讀工具
、閱
讀目標等因素的改變讓現代閱讀習慣
“淺”化,讓人不禁擔心文化快餐讓思想變得臃腫。精壯大腦,追求高效“深閱
讀”,精英特與大家分享迅速掌握全腦
快速閱讀記憶原理和速讀速記的方法,并提供在線專業快速閱讀記憶咨詢與精英特
快速閱讀記憶訓練軟件幫助大家提高閱讀效率,讓你“深閱讀”同“淺閱讀
”般酣暢淋漓。
來源:半月談2010年第8期(略
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