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給大家分享曾經給了我很多幫助和指引的《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中的一些精華內容。這7個習慣分別是: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
在面對困難或苦難的時候,有兩種應對方法:一種是以積極的心態,去主動尋找方法,做出改變;另一種是怨天尤人,尋找各種借口,在抱怨中沉浮。顯然,積極主動才是正確的做法,但現實中的多數時候,我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積極主動,經常陷入消極被動的境地中。
積極主動和消極被動之間的本質區別只有一點,那就是“是否認為自己有選擇”。只有覺得自己有選擇的余地,才可能有積極主動的空間。比如對于學習的不成功,如果你把全部問題都歸因于自己的智商不夠、沒有好的教育資源等,不可控、你不能選擇的事情上,那你就很難變得積極主動。而當你把問題歸因于自己的不努力、沒找到合適的方法等你可以選擇的事情上,你就有了積極主動的空間。再比如一些人畢業之后,在父母的要求之下,干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整天郁郁寡歡。其實,你可以選擇堅持自己的想法去反抗,也可以選擇讓父母高興而順從。但要記住,最后不管選擇哪一個,都是你自己的選擇。
所以,遇事的時候,先別著急下定論,給自己留點時間進行一下理性思考,想想自己能做什么,找回自己的“選擇權”。調整好心態之后,就可以通過“減小關注圈,擴大影響圈”的方法讓自己真正的做到積極主動。所謂影響圈,也可以叫做能力圈,比如你的經驗、技能、知識等等;關注圈說的是影響圈以外,你無法控制、改變的東西,比如職位、別人的評價、房價、薪資、地位等等。
想要變得積極主動,就要減少你的關注圈,把
時間和精力,專注在影響圈上。比如,我不能決定我能不能升職,但我可以把當下的事情做好、提升各種能力,讓自己變優秀。我不能讓一天的24小時變成30小時,但我可以做好時間管理和任務管理,提高效率。當我們在影響圈內不斷耕耘,影響圈也將逐步擴大。如此,以前的關注圈也就慢慢變成了影響圈,我們的選擇就會越來越多,就會越來越自信,越來越積極主動。
2、以終為始
以終為始說的是行動的一個基本原則。以終為始的“終”就是你的目標。比如想去一個地方,首先你得知道這個地方在哪;想蓋一棟房子,首先你得有一個房子藍圖。有了
明確的目標才不至于在行動的過程中跑偏。
無論是學習、做事,還是教育孩子、經營公司等等,都要先明確一個目標,然后以這個目標為方向,制定具體的行動計劃。而不是一來就拼命埋頭苦干,最后才發現南轅北轍。有些事有回頭再來的機會,有些可能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要事第一說的是管理時間、管理任務、以及管理人生方面的一個基本原則。這個策略很多人可能都比較熟悉了,我自己也講過很多次。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可以把自己要做的事,按照重要和緊急兩個不同的程度,劃分為“既緊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緊急、緊急但不重要、既不緊急也不重要”四個象限。緊急且重要的事情,我們每個人都知道要馬上去處理,但在處理其他幾個象限的任務時就很容易犯迷糊。
生活中我們往往忽視了重要但目前還不緊急的事情,而去處理了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最后就使得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變得重要且緊急,最終使得自己越來越忙。要事第一的關鍵就是要把更多的時間專注在“重要但還不緊急”的事情上,讓它在慢慢變得緊急之前完成它。
其實不僅僅是做事要排個優先順序,人生也是一樣。在你的人生中,你的家人、健康、朋友、熱情,你的工作、房子、車子,以及其他一些些瑣碎的事情,都會充斥在你的整個人生,你只有搞清楚了你的人生目標,搞清楚了哪些人、事、物對你來說是最重要的,給他們排個優先順序,你才能有所取舍,才能把人生過好,擁有快樂的人生。
4、雙贏思維
雙贏很好理解,無論是生意場上,還是人際交往中,通常都有“一輸一贏、雙輸、雙贏”這三種情況。生意場上,如果只想著占便宜,事情通常成不了。即便最后通過花言巧語和手段成了事,最終也不會長久,因為大家都不是傻子。在人際交往中,如果一個人只想著占別人便宜,慢慢的這個人就會不受待見,為人所唾棄。
所以,想要讓自己走得更遠,就要刻意修煉自己的雙贏思維。你看看那些良心商家、受歡迎的人,你就能明白雙贏的價值所在。想要更好的做到雙贏,就要了解下一個習慣“知彼解己”。
5、知彼解己
知彼解己,簡單來說就是:在做事和人際交往的過程中,要先去了解對方,然后再讓對方了解自己。知彼很好理解,就是要能換位思考,把自己代入到對方的角色當中,感同身受的了解對方。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學會傾聽和提問。在現實生活當中,很多人都喜歡匆匆忙忙的下結論,用自己假象出來的判斷去理解他人、解決問題,而不愿意花時間去做診斷,深入了解一下問題的癥結所在??此莆覀冊谂c對方認真談話,但這些并不屬于有效溝通,最后只會把事情處理的一團糟。
想讓別人了解你,首先你得自己先了解自己,了解自己以什么為中心去生活。比如,你準備晚上和另一半去看電影,但臨下班之前老板要求你加班:如果你是以家庭或者配偶為中心的人,你當然是優先考慮另一伴的感受,為了不讓對方失望,你很可能會委婉的拒絕老板;如果你是以金錢為中心的人,可能會更加看重加班的補助,甚至理所當然的認為對方應該諒解,畢竟經濟利益高于一切;如果你是一個以工作為中心的人,他可能會覺得加班不僅可以增加自己的經驗,還是一個很好的表現機會。
所以,“解己”就是要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去樹立一套原則,當人際交往發生沖突的時候,這套原則就是我們做取舍的參照。時間久了,你身邊的人也會對你有一個穩定的預期,更好地了解你。
6、統合綜效
統合綜效說的是通過創造性的合作,找到“1+1>3”的“第三方案”,實現整體大于部分之和。比如大雁遷徙的途中,一會兒排成“一”字形,一會兒排成“人”字形編隊飛行,就是統合綜效的一個體現。大雁在飛行的過程中扇動翅膀,會在后方帶起一股上升氣流,因此緊跟的后雁,就可以飛得更快、更省力。帶隊的頭雁飛累了,后面的大雁會接替它的位置,輪流休息。據科學家分析,這樣編隊飛行,比單只大雁能飛的距離要長73%。
培養統合綜效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就是:在遇到分歧時,不要先急著對抗或妥協。要知道:我們給出的選項或許都不是最佳的那一個,最好找到雙方都滿意的第三選擇。而尋找第三選擇的要訣就是:尊重差異、調動創意,用開放和創造的眼光重新審視面前的問題。
7、不斷更新
不斷更新就是不斷進行自我完善和提升,把優秀變成一種習慣。具體可以從“身體、精神、智力、社會/情感”四個方面,對自己“不斷更新”。
首先是保有一個好身體。保有一個好身體屬于我們前面講的“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你不能等到身體出問題的時候才去處理,平時就要多注意起來。簡單來說就是要做到健康飲食、充足休息、定期鍛煉。
其次是訓練自己的精神力。強大的精神力是保證我們做成事情的一個重要基礎。訓練自己的精神力量,可以從欣賞優秀的文學或音樂作品、與大自然相處、進行思考與獨處等方面來進行。
其三是智力。智力就是你的
學習力,如果你長時間不學習,就會慢慢跟不上別人的腳步。智力更新,就是要不斷學習知識,通過閱讀、寫作、實踐等方式使用智力,增長智慧。我提倡學習掌握一定的快速閱讀技能,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因為快速閱讀可以幫你削弱學習的阻力,讓學習變得簡單輕松。而寫作是一個很好的整理和消化所學知識及想法的好方法。很多時候你覺得自己掌握了某個知識、想清楚了某件事情,但真正用到的時候你就想不起來、說不出來,就是因為你沒有真正把它們消化。所以無論是學了個新知識還是有一個好的想法,都建議你實際的去寫寫看。大家現在所看到的文章、視頻,就是我在讀書或學習之后,所寫的一部分內容。
最后一項訓練是社會/情感,也就是社會關系、情感連接,簡單來講就是“人脈”。所以想要建立優質的人脈,首先你自己得在某一方面或幾方面變得優秀,能給對方提供價值,不然別人為什么要和你結交。
好了,以上就是我速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所做的主要內容梳理了。掌握速讀記憶,倍增學習效率!如果你也想擁有一小時讀完一本書并記住要點的能力,就快去試試吧~
文/速讀G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