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開學摸底孩子閱讀水平
兩個孩子都在美國的果果媽媽介紹,美國的小學教育甚至是學前教育對閱讀的重視程度簡直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在這里,閱讀不是從娃娃抓起,而是從零歲開始!這種
閱讀習慣的培養,就像我們中國人認為“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一樣在美國根深蒂固,星火傳承。從學校到家庭到社會,都給孩子們創造了無數潛移默化的閱讀機會和環境。
果果媽媽介紹,孩子們在開學的時候老師就做過“摸底”,然后根據不同程度將他們分成不同的閱讀小組。每天早晨九點上課之后,一年級三個班的孩子就會全部打亂,根據不同的閱讀組,到不同的老師班上去進行一個小時左右的英文學習和讀書時間,選擇適合你水平的讀物閱讀。“比如果果每天早晨第一個小時都不是在自己教室跟老師上課,而是帶著學習用品去了隔壁班,10點半的時候再回來。這期間,每天都有家長義工在每個教室門口幫助孩子挨個進行“自然閱讀”的輔導和訓練。這個訓練叫“Read Naturally Program ”,顧名思義,也就是說讓孩子自然而然學會閱讀。
果果媽媽介紹,據一項調查顯示,美國小學生的閱讀量是中國孩子的六倍。美國的各種書印刷精美,紙質良好,而且內容分得極其細致,即便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托馬斯火車和他的朋友系列”,也不像我們中國只有一個版本,從適合一兩歲孩子看的簡單的托馬斯單詞書,到適合二、三年級孩子看的托馬斯小說全都有,孩子可以盡情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去選擇適合自己的書籍。
荷蘭四歲的孩子就要去圖書館
在荷蘭生活多年的章群介紹,荷蘭孩子滿四歲就去讀小學,小學八年制。”讓我想不到的是,我兒子四歲剛上學的時候就開始學著去學校的圖書館借書看。
學校規定,每個孩子每周可以借一本書帶回家慢慢看。至于讀什么書,學校不管。
兒子借回來的書五花八門。借的書你怎么知道他讀沒讀呢?學校為每個學生準備了閱讀日志,他們要記錄自己讀書的內容,還鼓勵他們用畫畫等多種方式寫讀后感;此外他們學校還注重精讀能力的培養,每三天孩子們需要帶回一本不到三十頁的書在家進行精讀
閱讀訓練。
學校甚至還給家長專門發了指導,教家長如何配合學校在家培養孩子的精讀能力。到了四、五、六年級,學校所謂的家庭作業基本上就是閱讀,孩子每天至少要讀20分鐘,并且必須自己寫閱讀筆記,記錄在什么時候,讀了什么書、讀了多長時間”。
日本媽媽喜歡為孩子自制圖書
早在1960年,日本就有一位兒童讀物作家發起了“親子讀書運動”,要求父母每天至少陪孩子看20分鐘的書。這項活動已深入家庭,深入人心,成為一個社會再造運動,扭轉了日本兒童把漫畫當作“主食”的情勢,親子閱讀走向多元化和情感化。
在日本,由退休教師組成的“課題圖書評選會”以推薦好書,樹立家庭讀書風氣為主旨,制定圖書選擇標準,出版刊物,并定期舉辦用讀后感繪畫的比賽、用讀后感做明信片來郵寄的比賽等。日本的圖書館都有兒童閱覽室,所有的書都是開架借閱。很多日本媽媽領著大孩子,抱著小孩子在那里看書,孩子們可以隨意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籍看。
日本媽媽還喜歡為孩子自制圖書,她們懷著深沉的母愛,或寫、或編、或畫。內容或取自民間傳說和經典名著,或完全來自家庭生活小故事。這些圖書有的是媽媽和孩子一起制作的,有的是全家集體制作的。這種貼近孩子實際生活的圖書,比起一般的兒童讀物來,更能深入孩子的心田。一些婦女團體和社區還創辦了自編圖書俱樂部,通常每周舉行一次聚會,或交流心得、經驗,或展出自己的作品,氣氛融洽熱烈。
芬蘭家長再忙,每天都要保證有幾分鐘跟孩子一起閱讀
2000年和2003年連續兩次在國際學生能力評比中蟬聯冠軍,不僅學生的閱讀能力名列第一,自然科學、數理能力也同樣名列第一。在成功的學業背后,芬蘭的家庭閱讀教育功不可沒。芬蘭家庭非常注重培養兒童養成良好的閱讀和書寫習慣。從孩子出生起,父母就會在家讀故事、念報、講童話給孩子聽,讓孩子在家庭教育里種下喜歡閱讀的種子。而且閱讀已經成為了芬蘭家庭的休閑方式之一。芬蘭的家長主要這么做:
每天保證幾分鐘的時間讓孩子閱讀或和孩子一起閱讀。
不強迫孩子閱讀,也不強迫孩子接受父母為他讀故事。如果孩子不喜歡就要停下來,或讓孩子換一個故事。
嘗試著和孩子“玩”故事,比如共同表演故事情節,一起討論不同的故事結局,輪流創編簡單的故事,這會使閱讀充滿樂趣。
為孩子準備一個小書架,使孩子看書時隨手可及,便于孩子養成及時整理書架的好習慣。只要孩子感興趣,在外面看到任何文字或圖案都可以引導孩子“讀讀看”,也可以利用電腦使孩子關注文字和符號。有時間帶孩子去書店,給他買書,把書當禮物送給他。去圖書館,讓他了解如何查閱資料。自己讀了一些好的書,就講給孩子聽,如果孩子感興趣,就把書放到孩子能夠拿到的地方,讓他自己讀完。
芬蘭家長還利用多種社會資源。擴大孩子的視野,拓展孩子的知識面。家長經常帶孩子到圖書館參加各種活動,如為學齡前兒童設計的幼兒故事時間、故事表演活動,也可以教孩子借書、還書。博物館也常為兒童、青少年舉辦各種學習、游戲活動,家長們可以帶孩子參加。在博物館里有許多父母推著娃娃車去參觀呢,這些孩子還在襁褓中或正在學步時,就已經開始走進閱讀世界了。
英國免費為每個兒童提供價值60英鎊的圖書資料
英國2005年啟動的“閱讀起跑線”計劃將免費為每個兒童提供市值60英鎊的資料,這些資料分裝在不同款式的帆布包里,根據兒童成長的實際需要,分年齡段以不同的方式分發。同時,圖書館還開展各種親子互動的閱讀活動,幫助家長掌握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方法和技巧,鼓勵家長與他們的孩子一起分享圖書、故事和兒歌。
“閱讀起跑線”計劃為家長提供各種與兒童分享閱讀樂趣的指導資料,這些指導資料一方面使家長意識到學前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幫助家長掌握輔導孩子閱讀的方法和技巧。在該計劃的指導下,家長和孩子經常參加“兒歌時間”和“蹣跚起步來看書”等活動。
“兒歌時間”是為初生嬰兒到初學走路的兒童和家長設計的親子互動活動,內容包括童謠、兒歌和律動,還有游戲、新奇小說和玩具分享等環節。兒童可以通過聲音和動作的模仿,練習發聲,理解詞語的含義,體會節奏的概念以及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交流。家長和孩子學會后,大都將其作為家庭娛樂項目,為生活增添樂趣。
“蹣跚起步來看書”活動面向0—4歲的孩子,為家長提供如何通過講故事、唱歌謠和韻律詩的方式來讓孩子分享閱讀的樂趣。兒童每次去圖書館參加活動后,館員將會貼一個小標簽在兒童的標簽收集卡上。集滿5個標簽后,兒童就可以得到一款自己喜歡的閱讀證書。
來源:騰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