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都期望找到理想中的滿意工作,其主要方法就是不斷跳槽、嘗試,這也是許多勵志書/文鼓勵人們去做的事情。也就是在“激情思維”的推動下,追隨“內心的激情”去找工作。可結果是:許多按激情思維選擇工作的人,最后會做不下去。而那些對工作很滿意、取得卓越成就的人,采用的是另一種思維“工匠思維”,他們關注的不是“我喜歡做什么事”,而是“我能為別人創造什么價值”。
一、在工作中,工匠思維好還是激情思維好?
1、喜好、興趣、激情可以提高我們做事的積極性,但是大多數人的激情并不是針對工作的。
激情思維有一個前提假設,就是人們會對某種工作擁有激情,但大多數人的激情并不是針對工作的。加拿大的一項調查顯示:雖然高達84%的人都對某件事擁有激情,但其中只有不到4%的激情和工作有關,絕大多數都是某種娛樂愛好。
2、激情思維會讓人自我懷疑,無法行動起來解決問題。
任何工作中都會有壓力和煩惱,激情思維的人面對困難、壓力、煩惱,往往不是主動的去想辦法解決問題,而是會把這些問題上升到“選錯了人生方向”的高度,認為自己走錯了路、不適合做某某工作、應該重新選擇。慢慢的就會陷入自我懷疑,然后不斷想要變換跑道,反而沒法解決問題。失去了培養工作激情的機會。
3、擁有激情思維的人,在還沒做之前、或者嘗試了一下就下意識地認為自己對做某某工作沒有興趣、激情,從而放棄和重新選擇。
而具備工匠思維的人則是清楚的知道,對于工作的激情,并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在工作中,逐漸培養起來的。耶魯大學的研究也顯示:那些最快樂、最喜歡自己工作的員工,往往不是把激情化為工作的人,而是那些把一份工作做得足夠久,從而擅長這份工作的人。
二、為什么工匠思維更能提高工作滿意度?
人們對工作的滿意度,取決于很多因素,但主要取決于三個因素(特質):成就感,比如工作中做出了很好的成績,和同事相處融洽等;自主力,我能決定自己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方式,比如我能在家上班,不用早起去擠地鐵等;使命感,如果我認為自己在做的事情意義重大,能影響許多人的生活,那我也會更滿意。
但這些令人滿意的職業特質通常是稀缺資源,需要用高水平的職業技能來交換。所以提高工作滿意度的前提,是積累足夠多的的職場資本,而工匠思維就可以幫助我們獲得職場資本。因為工匠思維關注的是我能為別人創造什么價值,在意的是自己的成果是否優秀。
為了得到更好的成果,擁有工匠思維的人,能
耐心做一份工作,會通過刻意練習,主動磨練技能,發展出高技能的水平、良好的人人際關系、自由的工作內容和方式(能力的增強和職位的提高,都可以提高你的自主力)等,讓自己更優秀。于是他們就具備了職場資本,從而喜歡上工作,培養出對工作的激情,擁有滿意的工作。
三、如何運用工匠思維提升技能水平,獲得滿意的工作?
答案就是
刻意練習。提升技能水平的刻意練習,是指根據外界反饋,針對短板不斷練習改進,最終提升技能的整體水平。刻意練習會帶來水平上的巨大差距。
比如下棋,有的人下了一輩子,時間遠遠超過了一萬小時,卻只是中級水平。而有的人只花費了幾年的時間就已經是大師了,這之間的差別就在刻意練習上。刻意練習能提升技能水平的原因有兩點:刻意練習針對的是技能短板,有目標、有重點地練習;刻意練習聽取外界的反饋意見,有針對性地改進練習。
對于工作中提升技能水平的刻意練習,有如下三點建議:
1、搞清楚自己所處的職場資本市場類型。
職場資本市場一般有兩種:一種是“贏家通吃型”,只要提升了某一種特定的技能,你就可以變優秀、得到認可,比如很多技術性工作;另一種是“拍賣型”,也就是變優秀、得到認可的途徑沒有多個標準,有不同方向的多種技能可供選擇,比如廣告公司中,有的人更擅長組織協調,有的擅長廣告創意等等。
2、根據市場類型選擇刻意練習的技能。
贏家通吃型的職場最簡單,專心練習唯一有用的技能就行;但在拍賣型職場里,我們會面臨很多的選擇,這種情況下,建議選擇已經有積累的技能,而不是從零開始
3、技能的培養需要耐心。
一項技能的熟練掌握,有時可能需要花費幾年的時間刻意練習,才能變得優秀。所以在練習技能時要保持耐心,專注手頭的目標,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無法提高技能水平的。不說工作中那些需要長久打磨的技能,就拿
“精英特快速閱讀記憶訓練”來說,想要掌握兩三千字每分鐘的快速閱讀技能,提升閱讀學習效率,都需要花費一個月左右的時間練習(每天練習一個多小時),才能有效掌握。
主要內容梳理自:卡爾•紐波特《優秀到不能被忽視》
文/速讀G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