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對提高學習成績真的有用嗎?有位資深教育專家把決定一個學生學習成績的能力分為四種,依次為:
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作業能力、考試能力,把閱讀能力排在首位,足以看出閱讀的重要性。有資料顯示:喜歡讀書的孩子比不讀書的孩子成才的概率高5倍。
學好語文有利于提高邏輯思維、寫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做數、理、化、政、史、地、生各學科題時,審題分析需要語文,證明詮釋需要語文,答題歸納也需要語文。如果語文學得不好,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就肯定差,那么,對于其他學科中的一些概念、原理、復雜應用題的理解就不會很透徹,其他學科的學習成效就會大打折扣。
堅持閱讀的學生比不閱讀的成績要好。小學階段是人生學習的起始階段,能持之以恒地讀上五六年的書,這對后面的學習,以及終身發展是非常有益的。語文是工具學科,在整個中小學階段尤其重要,其他學科是知識的寶庫,語文是開啟這些寶庫的一把鑰匙,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
背誦是語言學習的最好方式。記憶是智慧之母,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好的記憶力對于青少年來說尤其重要,青少年需要依靠記憶來吸取知識和運用知識,沒有對學過知識的積累,就很難學懂弄通新的知識。每周背誦兩三首詩詞或小短文,小學五年大概要背誦幾百甚至上千篇文章,這是多么寶貴的積累。背誦是一個好習慣,一旦養成,將受益終生。
最好的讀書時光是小學。因為這個時段沒有升學因素的影響,家長和老師的心都比較淡定。讀書是個慢工夫,但一旦見效就終生受益。學校和家長一定要樹立打持久戰的思想,加強對孩子讀書的指導和引導,重點解決好讀什么、怎么讀、讀到什么程度等關鍵問題。如果解決不好這些基本問題,即便孩子花了很多時間讀了很多書,也未必能有很大的收獲或進步,讀書就可能成為一項任務,讀書過程往往就會流于形式,其效果也不會太明顯。
有人說人生只有三天,即昨天、今天、明天,昨天靠書籍啟蒙,今天靠書籍導航,明天靠書籍開拓。書房是每個人的精神禪房。閱讀是一個人的靈魂在一個文字符號構筑的精神世界里漫游,是實現心靈成長、精神發育最重要的途徑。
來源:蒲公英評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