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觀察便會發現,我們生活中大部分行為和決定都是潛意識引導做出來的。許多品牌方也是抓住了這點,通過文字或者圖片不斷調用我們的潛意識買單。
“皇冠曲奇”讓我們不自覺認為它是高品質東西,“某某堂”引得許多中醫粉輕易被圈,“大師傅糕點”再配上個廚師穿戴的老人,我們便會聯想到這是多年傳承手工制作的,還有今年過年不送禮…,怕上火喝…都是我們潛意識在替我們做決定。
而這還只是生活上的,工作中某個時刻的靈光乍現,突如其來的“直覺”或者“第六感”。以及情緒上的越來越消極,很大程度上都與我們的潛意識有關。
我們被潛意識主宰這一事實似乎無法改變,但我們卻可以優化潛意識,讓自己不至于被帶偏,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具體可行的方法有以下三個,可酌情嘗試是否適合自己。
優化潛意識,首先我們要擴大自己的潛意識容量
有數據表明我們的
潛能是目前已開發的3萬倍。像建造房子需要地基及磚瓦,潛意識在發揮作用前也需要有足夠的知識輸入。所以第一步我們該做的就是擴充潛意識,讓自己不至于被有限的意識限制做出錯誤決定。
這階段,我們需要補充大量的知識空缺,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同樣重要。通過閱讀延展自己的知識面,并通過不斷重復地在腦海中復讀,存入我們的潛意識中。就像以前看電視被動重復的“小兒咳嗽是肺熱…”,重復的次數越多,潛意識就會越牢固。在我們面臨某個難題止步不前時,它們才有可能突然冒出來引導我們的靈感產生。比如我們工作中冥思苦想而不得的創意,也許在飯后的閑庭信步,或者偶爾放松的泡澡時突然蹦出。
其次當我們潛意識的知識量足夠多時,我們需要用自主意識幫助判定是非
這階段是上下求索的過程,我們需要把自己的潛意識認知分出個正確與錯誤來,把錯誤的擱置在潛意識深處,少分些精力給它們,有意避免相關的回想。長此以往就會有更豐富的正確潛意識引導我們,避免我們做出錯誤決策。
值得一提的是,這里的上下求證并不僅僅局限于書本的查閱,也可以是前輩的指教,自己經歷驗證所得。就比如我們祖輩傳下來的認知:紅糖是補血的好東西,產婦月子期間不能洗頭等。這樣的認知可能導致每每遇到生孩的朋友,就忍不住提醒她們按此操作。但是這些認知可能是當時環境局限產生,并不適用于現今社會,所以有了現在的抗糖和醫護人員所說的月子期間可以洗頭。這就決定了我們在吸收書本知識或者聆聽長輩教誨時,要結合自我認知取其精華。工作中上司或者同事的指教也可以此方法對待。
當然,潛意識本身被歸為心理學范疇,也足以驗證心理因素對它的影響。所以要優化潛意識對我們的引導,我們還要學會強化積極潛意識,削弱消極潛意識。
工作中這種情況經常出現在我們面對某個不熟悉的領域時,總會有個
消極的聲音告訴我們:你做不到。這時候就需要我們有意地用積極潛意識加以引導:我做的到,我做得到,不斷重復使積極潛意識得以強化,最后事情發展的方向很可能就如我們想的那樣。因為潛意識會驅動我們的一切行為,包括真正做到而需付出的所有努力。如果這種方法被證明無用,很可能是我們重復的次數不夠多,積極的潛意識不夠堅決。
優化潛意識的目的,總結起來就是擴充知識容量,避免決定受理論缺乏限制;區分是非,把錯誤的潛意識沉入海底不加利用;以積極的潛意識指導我們行動,走向自己期望的結果。
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原創文章
作者: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