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一種極重要的能力,同樣讀一些內容,
閱讀能力的高低就決定了能獲取多少信息。
熱點聚焦1:做卷子能否代替閱讀書籍?
現在孩子的書桌上堆的最多的不是書,而是卷子。卷子伴隨孩子學習的整個過程,其中的閱讀分析成為老師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工具。大量針對應試的練習嚴重擠壓了孩子的閱讀時間,有家長反應五年級的孩子甚至從沒有看完一本完整的著作。卷子是否能夠真正地代替書籍成為閱讀的主要對象?孩子應如何協調做卷子與閱讀的時間?
針對此,專家認為做卷子和閱讀書籍兩者屬于不同的范疇。國內教學中用大量做卷子來提高閱讀水平的現象是普遍存在的,老師從短視的角度所培養的是一種應試的、快速的學習方式。而閱讀本身對于孩子來說是終身的,從長期發展的角度來說是希望孩子從興趣、文學及審美的角度看待閱讀并以此培養閱讀能力。姚穎老師認為作為家長并不一定要偏向某一點。考試在未來是伴隨終身的,為了考試而進行的閱讀訓練是有一定必要且不可避免的,但是它不能夠代替孩子以終身發展為目的的閱讀。
此外專家建議在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存在一定矛盾的今天,孩子的閱讀時間已經被嚴重擠壓的情況下,家長盡可能不要再給孩子增加額外的負擔,讓孩子能夠有多一點的時間看書。“長遠的閱讀能力是應該在家庭教育中去滲透的”。
熱點聚焦2:父母在親子閱讀中扮演何種角色?
親子閱讀作為擴大孩子閱讀量同時也是密切家庭關系的重要方式被越來越多的家庭所重視并提上日程。調查顯示父親在親子閱讀中通常不如母親受歡迎。“父親在親子閱讀中該扮演何種角色才能放大孩子閱讀的快樂?
專家建議:母親閱讀故事類,父親閱讀知識類
親子閱讀通常是在溫馨美好的睡前,它的目的不在于讓孩子增加知識量,而是一種心與心,靈魂與靈魂的交流。即使孩子長大,家長依然要堅持親子閱讀,讓故事從爸爸媽媽的內心流淌出來,流入孩子的心田。研究表明爸爸和媽媽講故事的效果是不一樣的。女性因為表達比較細膩,有耐心,更擅長講抒情類的、故事性強的書,而爸爸擅長在知識類、科技類還有動手操作類的閱讀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對于爸爸講故事,專家提醒首先爸爸要百分之百地投入,和孩子一樣喜歡這個書并覺得帶孩子讀書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其次可以通過閱讀帶著孩子去做相應的活動,比如實地參觀、動手操作等。
熱點聚焦3:孩子讀不健康書籍怎么引導?
伴隨著兒童出版市場的繁榮,市面上的兒童讀物魚龍混雜,暴力、色情、陰謀等不利于孩子正確價值觀形成的書籍讓家長格外憂心。同學之間的相互推薦、孩子對于虛擬世界的迷戀使得家長的控制也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如何引導孩子讀正確的成為家長最關心的問題。
專家建議:低年級家長把關高年級適度引導
對于滲透著暴力、色情等不利于孩子成長的兒童讀物,應該在孩子不具備獨立判斷的情況下,家長要作為法官做一些前期的刪減。進入中年級以后,孩子所讀作品可以復雜化、多樣化,包括一些呈現社會復雜面、陰暗面的文章。“在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獨立閱讀能力和判斷能力的基礎上,尊重孩子自己的閱讀選擇,但是要適度地引導。孩子看,父母也要看,之后對其中一些問題要做一些討論,幫助孩子分析處理”。
專家建議家長在為孩子選擇課外讀物時要關注四點,即兒童性、文學性、引導性和
分級閱讀,并給出了一些參考書目,包括針對低年級的《花婆婆》、《青蛙與蟾蜍好朋友》和針對中高年級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廠》、《鐵絲網上的小花》、《夏洛的網》等一系列著作。
熱點聚焦4:經典文章讀不懂怎么辦?
小學生閱讀推薦多以經典為主,但其中經典詩詞文言中的艱澀文字,現代文學復雜的歷史背景以及外國作品的獨特民族文化,讓孩子很難理解文章的真實內涵。“他們讀不懂我們該怎么引導?”這也是家長最困惑的問題。
專家建議:不強迫配以作料讓孩子吸收
對于經典讀物,如古代文言,國外作品,不要過早地給孩子接觸這些讀物。“可以讓孩子涉獵,但不要強迫孩子去理解。因為整個小學階段古典文學的學習都是在感性的認識和積累的基礎上,不要指望9、10歲的孩子能理解到多深的層次”。如果孩子真的有興趣,可以查閱資料,提供一些背景信息幫助他理解。而對于一些歷史久遠的文學作品,不妨讓孩子了解,因為閱讀本身就是讓孩子接觸未知世界的窗口,當他不理解的時候恰恰是很好地讓他接受再教育的機會。
吸引孩子的好故事一定能夠被讀進去,但讀到什么程度,因人而異。對于高營養的書籍,家長能做的就是把它切開或是配以作料讓孩子吸收,而非強加自己的意愿。(來源:蘇州奧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