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有的時候我會想,在視頻如此流行的今天,文字的價值到底在哪里。我堅持使用文字這種表達方式的意義又在何處。
因為在后臺的留言里,我會看到有關注我的人對我說:
“除非是在安靜的環(huán)境里,否則好像很難把文字認認真真讀完,有的時候即使讀完了,仍舊看不懂的。”
說來格外慚愧,即使是有著這么長時間閱讀經(jīng)驗的我,也仍舊是喜歡看視頻的。“接觸具體的事物”是每個人的天性,而
抽象的思考總是痛苦的。雖然文字的表達,也能讓你在腦海里具象化。但終究有個轉變的過程。文字本身是抽象的,它只是真實世界的某種符號。
我喜歡閱讀,但我不得不承認這樣一點,就是閱讀——尤其是好的閱讀,本質(zhì)是痛苦的。認真思考一段晦澀難懂的話的含義,并不是個輕松的過程。然而正是這種痛苦,反而賦予了文字某種永恒的意義。
能夠治愈疾病的良藥,總是苦口的。如果你喜歡吃苦味的蔬菜,那么你也會知道,吃過之后你的精神會變得很好。鍛煉的痛苦,隨著時間的推移,能夠讓身體變得更加強壯。閱讀亦是如此,如同鍛煉的痛苦,是撕開你的細胞,然后讓它們自我愈合,從而變得越來越堅韌。閱讀的痛苦,是它帶來的思考,突破你內(nèi)心的
舒適區(qū),讓它們進入到一個更為廣闊的領域里,就像是大腦的舉重訓練。
然而,思維的領域,和身體的領域是不同的。一個人的身體,總會隨著年齡而老化。可一個人思維的疆域,一旦被打開,就再也不會回到原本狹小的領地去了的。看視頻的時候,無法給我?guī)磉@種思考的痛苦。我所做的只是接納,如同躺在沙發(fā)上,等待食物送到嘴邊——甚至很多時候,我連咀嚼都不需要。
不是說這有什么不好,畢竟放松休息亦有其價值。只不過,更好些的生活,更好些的自己,總是源自于痛苦中的改變。
在這樣一個無論任何物質(zhì),都供給充足的時代里,我們似乎總是容易忘記痛苦的意義。閱讀正是一種提醒。盡力去完成一個你做起來有些吃力的動作,讀一段你不能立刻領會,需要思索一番的文字。這些適度的痛苦,反而是治愈自己的良藥。 文/勺布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