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成長型思維,關心教育的人一定不陌生,這個理論是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2006年提出的。它被公認為近幾十年里,最有影響的心理學研究之一,在成長性思維理論誕生的十幾年來,這一理論日益受到世界各國教育工作者和家長的關注。
更多的科學實驗證明成長型思維的價值
不僅在美國,在南美洲的智利,也有一群研究人員在研究成長型思維的作用。他們最近在智利全國成績測試中,分析和評估了10年級學生思維與表現之間的關系。結果顯示,持有成長型思維的學生,在測試中獲得前20%成績的可能性,是固定型思維學生的三倍;具有固定型思維的學生,則在最低的20%得分的可能性是成長型思維學生的的四倍。
還有一項強有力的數據,是七年級學生參加成長型思維課程前后,數學成績的變化:一組學生,接受數學技能訓練的同時,還參與了成長型思維的培訓,他們的成績呈現了上升的趨勢,避免了中學典型的數學成績下降軌跡;另一組學生,僅僅接受數學技能訓練,他們的數學成績卻在慢慢下滑。
低成本高收益的教育改革
成長型思維無疑是改變學習行為,獲得良好效益的教育方法。老師和家長,不用花很多時間和成本,只要調整他們的話語系統和文化,適當加以干預,就能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所以,成長型思維理論獲得很多殊榮或者關注,一點也不令人感到奇怪。
2017年的“一丹獎”,全球頗有影響的教育獎項,名單上就有成長型思理論。2018年底,教學思想(TeachThought),美國一家致力于K-20教育創新的研究機構,發布了《2018年美國教育趨勢》報告,揭示如今美國教育工作者最為關注的20個教育發展趨勢,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成長型思維。
因此,美國幾乎每所學校都用各種方式,在日常教學中融入這一理論,大多數學校都不約而同地在最顯眼的地方,張貼著關于成長型思維的海報,并在日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這一思維。為什么成長型思維具有建設性和原創性?因為這套理論顛覆了人們認為“智力是無法改變”的觀念。無論是德韋克的原創研究,還是后來者的應用研究,都已經證明,
智商就如同肌肉一樣,是可以被發展的。
孩子每一次挑戰大腦舒適區(ComfortZone)的極限,去學習一些新的和有難度的東西,大腦神經元就會發展出新的連結,長此以往,人會變得越來越聰明。
如何應用成長型思維?
有一句話:換一種思維,換一種活法。擁有固定性思維的孩子常常害怕失敗,將自己的失敗歸咎于自己的智力,從而拒絕接受挑戰和面對困難,由此他們的發展潛力會受到限制。
當一個孩子擁有成長型思維時,他對待成功和失敗的看法會截然不同,他們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改變自己所遇到的困難和挫折,相信自己的潛力是未知的,困難和失敗只是幫助自己進步的挑戰。
他們對于學習充滿熱情,對于挑戰充滿了興奮,當然,當孩子的學習內驅力得到極大的激發時,學習的結果或者人生的結局就不一樣了。
說到如何激發和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其實很簡單,總結起來,你只要遵循以下的定律:
1、表揚要具體。對孩子的表揚要具體,要表揚過程,而不是結果,如他的努力、付出、
專注、堅持和創意、策略、方法等;
2、前進無止境。不要讓孩子在成功面前止步,鼓勵他去實現更高的目標,或者找尋另一個實現目標的方法,就像完成一道題目后,鼓勵孩子去嘗試另一種解題方法;
3、失敗不是世界末日。失敗了,換一個視角來認識。試試另外一種方法、把失敗的原因找出來、找一找忽略了什么、失敗是因為還沒有花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看看人家是如何學的?你的失敗只是暫時而已,你已經在進步了.....
4、培養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將孩子的態度置于其他要素之上,我們總說態度決定一切,就是這個道路,培養孩子對待世界和事物正確的態度使得他們受益終生;
5、建立良好的信任。無論是師生關系,還是家長和孩子關系,信任是第一位的,告訴他們,我相信你.......
總而言之,你要讓你的孩子相信,他擁有讓自己變得更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