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
比爾·蓋茨,我們都很熟悉這個名字,對于他的事跡,我們很多人都知道,他在18歲考入哈佛大學(xué),一年后從哈佛退學(xué),與好友22歲的艾倫創(chuàng)辦微軟公司,專門從事微型計算機軟件的開發(fā)工作,并擔(dān)任微軟公司的董事長,最終成為了世界首富。比爾·蓋茨之所以能取得這么優(yōu)秀的成就,與他小時候有很大關(guān)系。
小時候的比爾·蓋茨酷愛讀書,并且有驚人的記憶力。人們都叫他“左撇子神童”。他有著遠大抱負和志向:與其做一株綠洲中的小草,還不如做一棵禿丘中的橡樹。
1955年10月28日,比爾·蓋茨出生在一個位于美國西北部最大的海岸城市,西雅圖,這里風(fēng)景秀麗,環(huán)境幽雅,被人們稱作“夢幻之城”。
幼年的蓋茨活潑好動,母親瑪麗總是想盡辦法讓他老老實實地呆在搖籃里,可是總也做不到。
“威廉,你看這孩子,總是在搖籃中有節(jié)奏地搖晃。”瑪麗對她的丈夫威廉·蓋茨說。
“是呀!”威廉走了過來,看著搖籃里的孩子,“多可愛呀!小蓋茨,將來一定會成為一個搖滾歌星,這可不是我希望的。”他看了瑪麗一眼,“我要讓他成為一名律師,一個著名的律師。”
瑪麗沒有說話,她看著搖籃里的孩子,眼里充滿了希冀。
小蓋茨的父親威廉·蓋茨是一位律師,在法律界很有名氣,母親瑪麗是一位教師,溫文爾雅,很受人們敬重。小蓋茨就生活在這樣一個文化氣息濃郁的環(huán)境中。
小蓋茨慢慢地長大了,他總是顯得與眾不同。
“蓋茨,過來和我們玩!”鄰家的孩子叫他。小蓋茨正騎在一匹玩具木馬上,前俯后仰,自得其樂。他看了伙伴一眼,“我不去,我喜歡騎木馬。”說著又加快了速度,他那搖搖晃晃的樣子,讓人看了直想笑。
比爾.蓋茨人小,膽子卻不小,騎木馬時,常常興高采烈地做出大動作,所以經(jīng)常在玩得最得意忘形的時候,樂極生悲,從馬上硬生生地摔下來。他在坐著想事情的時候,也喜歡象在木馬上一樣晃腦袋抖身子,他的父親總說,他身體里的螺絲釘一定松了,而且松開的絕對不止一顆,所以才會這樣每天都動個不停。
一次,學(xué)校里排練話劇"小飛俠",比爾演的角色要到第三幕才登場,可他每次都在第一幕就急著跑出來,還一直到處跑個不停,使大家差點排不下去。后來,演小飛俠的男孩病了,老師靈機一動,把比爾調(diào)來演小飛俠。
結(jié)果,話劇表演十分成功,稍稍美中不足的是,這個動感十足的小飛俠連在講臺詞時也是搖頭晃腦,動個不停,使得彼得潘與溫蒂之間一場溫馨的對手戲變成了一場致命的大爆笑。
比爾這種搖頭晃腦、總是動個不停的習(xí)慣,一直持續(xù)到他長大成人,并成為他一種引人注目的“注冊商標”。
小時候的比爾·蓋茨性格雖然好動,但是喜歡思考,更酷愛讀書。
這一天,母親瑪麗回到家里,咦,小蓋茨去哪了呢?她怎么也找不見,院子里的木馬上沒有他的身影。難道在書房嗎?小蓋茨喜歡讀書,瑪麗是知道的,可是威廉的書房都是一些供成年人閱讀的書籍,他能看得懂嗎?瑪麗推開了書房虛掩著的門。
果然,小蓋茨正聚精會神地坐在地板上讀書,他讀的書可不是一般兒童喜歡的連環(huán)畫,也不是童話故事,而是《拿破侖傳記》。這讓瑪麗大吃一驚。
“威廉,我覺得小蓋茨有超人之處,我們應(yīng)該給他做一些智力和思維素質(zhì)的培養(yǎng)。”瑪麗在吃晚飯的時候?qū)φ煞蛘f。
“那好吧!”威廉看著小蓋茨,“從今天起,我們就用比賽來決定誰洗碗,好嗎?蓋茨?”
小蓋茨高興地跳了起來,“好吧!”
從此,蓋茨的家里不斷地做各種游戲,從棋類到拼圖比賽,幾乎所有的益智游戲都玩,每天吃完晚飯,比賽就開始了。
“我又贏了!”小蓋茨總是高興地跳到沙發(fā)上,指著爸爸說。瑪麗和威廉總是相視一笑。其實,他們有時候是故意輸給他,來培養(yǎng)小蓋茨的思維能力的。
有一天,父親的朋友泰勒來做客,泰勒是一位牧師,他聽說蓋茨讀了很多書,就想考考他。
“蓋茨,你讀過《圣經(jīng)》嗎?”泰勒問。
“讀過。”小蓋茨用他特有的尖聲尖氣的聲音得意地回答。
“那你能給我背誦一段‘登山寶訓(xùn)’嗎?”
“登山寶訓(xùn)”是《圣經(jīng)》中最冗長、最難懂的一段。有幾萬字的篇幅,沒有非凡超群的記憶力,是很難一字不漏背誦下來的。泰勒還沒有遇到過一位能夠背誦“登山寶訓(xùn)”的人。
只見小蓋茨坐在沙發(fā)上,搖著小腦袋,用他那悅耳的童音開始背誦:“耶酥看見這許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門徒就來到他跟前,他開口教訓(xùn)他們說……”
聽著蓋茨朗朗有詞的背誦,泰勒驚呆了。
“他真是一個具有特殊才能的孩子,我無法想像一個年僅11歲的孩子,具有這么高的天賦,真是不可思議。”泰勒說。
在學(xué)校里,小蓋茨更是超出了同齡人許多。他總是用最少的努力得最高的分數(shù),老師和同學(xué)們都把他視為天才,因為小蓋茨是個左撇子,同學(xué)們就都叫他“左撇子神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