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越來越多的孩童、青少年,甚至年輕人開始抱怨自己的生活愈來愈失控,焦慮、抑郁的情緒暴漲。其實這與很多人從小缺乏人生自主性有關,那么如何從當前的困境中走出來,并能夠積極地主導人生呢?
美國暢銷教育書籍《自主性兒童》(Self-DrivenChild)中提到:為了孩子能夠
快樂健康地成長,父母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性。許多家長從家庭作業到結交朋友,堅持對孩子大事小事嚴格控制的教育方式效果并不好。該書作者威廉-斯蒂克斯魯德博士建議家長:停止充當孩子老板或經理的角色,嘗試“顧問”一角。
通常,孩子只有感到能夠主導自己生活并獲得他們想要的人生方向行走動力時,才可真正實現“自主性”。
神經心理學專家斯蒂克斯魯德在過去三十年中,一直向不同的父母和孩子給予生活心理咨詢。很多家庭向他抱怨:“我憎恨家里晚餐后的時間,因為那簡直是‘第三次世界大戰’。”戰爭的導火線往往是因為孩子學校的作業,毫無意義的爭吵將孩子與家長對立起來。他經常建議家長更換用詞:“我能否幫上你的忙?”把自己當成孩子的顧問,尊重孩子,讓孩子認識到這是自己的作業,自己完成,父母只會在旁協助。
父母可以設立協助的時間如下午6:30到7:30,然后對孩子說:“我不會與你爭吵,我很愛你,我不想爭吵。這是你的活兒,我相信你可以自己完成,然而我會協助你。”這時,許多家庭表示,家庭氣氛瞬間降溫。
“放開手”對許多焦慮的家長來說非常困難,他們焦慮孩子的成績、能否上精英大學、找到好工作等等。他們誤解獲得成功的途徑太狹窄,好像孩子稍有偏離就全軍覆沒了,其實非然。
斯蒂克斯魯德說,多種研究顯示,孩子上大學和今后在經濟上或專業領域的成功與否并不“掛鉤”,甚至與孩子今后人生是否獲得滿足與快樂也毫無關聯。他認為家長不惜任何代價讓孩子上最精英的大學才有前途的理念是錯誤的。現實是,我們不能“逼子成龍”,只能逐漸培養孩子的主動性,根據其興趣選擇努力學習的方向。
斯蒂克斯魯德在自己的孩子讀小學時,就做過很多研究:學校成績與日后成功幾乎沒有關聯。他對孩子說:“我樂意看你的成績單,但我不看重,我更看重你努力發展自己——努力成為一名學生,更重要的是努力地成長,拓展人生,如果你想成為運動員或者音樂家,或其它你認為重要的,那么我會更重視你的這些理想,因為這是你自發努力的動力,它將使你獲得成功,而僅靠學校成績并不能。”
斯蒂克斯魯德的女兒上高中時,他曾對女兒說,如果你的學校成績拿了C,我將給你一百元的獎勵。斯蒂克斯魯德說,這是為了讓孩子知道人們可以通過多種途徑獲得成功,一時的挫折并沒什么。后來,斯蒂克斯魯德的女兒獲得名牌大學的經濟學博士學位。
同樣地,斯蒂克斯魯德的兒子小學成績并不理想,甚至難以畢業。斯蒂克斯魯德采用相同的辦法鼓勵他。他從不監管他的學校作業,當兒子沒做好時,只是給予一些建議和幫助,通常孩子都會接受。他認為應啟發孩子如何學習,杜絕社交媒體和電腦游戲,充分利用在家的時間,從多種渠道獲取知識。后來兒子獲得心理學博士學位,成為成功人士。
斯蒂克斯魯德還提到,一位專門研究青少年學習專注動力的科學家瑞德.萊森的研究結論是:如果孩子能把精力投入到自己喜愛的事物中去,就會很容易開發他們的腦力,提升
專注力、活力、動力而且沒有壓力。
所以,
精英特教育建議廣大家長朋友,若要孩子從小養成自主性,必然先讓孩子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和努力學習的方向,努力給孩子創造一個愉悅的學習環境,便能教養出一個快樂的孩子了。
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