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科研部門根據大量調查發現,只有15%的父母是重視孩子閱讀的,80%的家長從來都不看書,70%的父母沒有讓孩子看書的意識,還有10%的家長會強迫孩子閱讀,從而導致孩子出現厭惡閱讀的心理。
在這樣的影響下,孩子是很難愛上閱讀,更不能
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那么我們如何培養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呢?
尊重孩子的閱讀權
同事有一次抱怨說自己的孩子就喜歡看一些沒用的漫畫,自己給他買的文學名著翻也不翻,甚至為了孩子看漫畫,還經常跟老公吵架,為此十分的苦惱。
這讓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有一位學生,數學非常差勁,經常冥思苦想半天都解不出一道題。蘇霍姆林斯基看到了,就說:“孩子,放開吧,你先看這本漫畫書。”
其實,讓學生閱讀漫畫書,并不是對孩子的放棄,而是讓孩子的大腦思維活躍起來。最終在蘇霍姆林斯基的引導下,這位數學差勁的學生,長大后,竟然成為了一名高度熟練的專家——機床調整師。
事實上,強迫孩子閱讀自己不喜歡的書,不僅不能讓孩子養好的閱讀習慣,還會打擊孩子對閱讀的興趣,從而引起孩子的反感。而閱讀自己喜歡的課外書,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樂趣。
重要的不是看什么書,而是要幫助孩子選擇適合孩子的書籍,漸漸地讓孩子愛上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慢慢地他就會去看更多類型的書。
讓孩子體驗成為“主角”
德國詩人歌德的偉大成就,離不開母親兒時對他進行的獨特的親子共讀方法。歌德的母親,在他小的時候,也跟我們大多數家長一樣,會給孩子講故事,或者陪同給孩子一起閱讀一本他們都非常喜愛的書籍。然而,她獨特的親子閱讀之道在于,每當她跟孩子閱讀一本書,或者講一個故事的時候,都會像電視里的說書人一樣,跟孩子說:“且聽下回分解”,讓歌德大膽的去想象書里的情景。第二天時,她會讓歌德先講講自己想象中的故事,然后再一起進行閱讀,這種獨特的閱讀習慣鍛煉了歌德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也成就了一位偉大的詩人。
所以當我們跟孩子一起閱讀時,不妨讓孩子也發揮自己的
想象力,成為“主角”,給我們講講他們想象里的故事,不斷的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我們的態度,就是孩子面對困難的態度,不斷激勵才能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親子共讀時,我們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方式方法,每當孩子進步的時候,多多鼓勵他們,讓孩子發現閱讀是一件輕松而有趣的事情,從而讓孩子對閱讀這件事情充滿信心與熱情。
為孩子打造良好的閱讀環境
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曾經提出“美國閱讀挑戰”運動,他發動全美國的校園,圖書館,社區,以及媒體等組織,共同協助孩子們進行閱讀,由此可見,閱讀的環境和氛圍是多么重要。
其實閱讀的環境可以無處不在,但是我們首先營造一個富有儀式感的環境,幫助孩子愛上閱讀,讓孩子閱讀時保持一個愉悅而重視的心態,從而養成閱讀的習慣,那么我們可以嘗試給孩子辦一張少兒圖書卡。每周帶著孩子來感受閱讀的氛圍,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挑選屬于自己心儀的讀物進行閱讀,并且可以約定,在下一周來之前一起把書讀完。
閱讀不僅能夠鍛煉孩子的
思維表達能力,還能讓孩子感到愉悅,就像是陽光,溫暖著我們的每一天。
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我們不僅要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為去感染他們,幫助他們選擇合適的書籍,保持積極閱讀的態度。因為,唯有閱讀才能讓孩子越來越有自信,有氣場,才能幫助孩子走上成長最快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