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那是1999年
世界記憶大賽的第一天,我碰到了一個曾經是我學生的美國男孩。剛打照面,他獻帶嘲諷意味地大聲問我:“嗨,多米尼克,你怎么今年還來參加比賽?我聽說你已經42歲了。”我實在不敢恭維這直白的問話中所包含的并非坦率的競爭者的嘲諷。
聽說在過去6個月中,他每天堅持長達6小時的記憶訓練,而這次來倫敦無非只有一個目的:捧走本屆記憶大賽的冠軍獎杯。也許許多人會責備我對這件小事的計較,他們會說這是不得不接受的事實呀,一個17歲的聰明大學生顯然比你這種“老家伙”有更強的記憶力……
可問題的關鍵于,
人的記憶力是否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衰退呢?
如果在1988年以前有人問我這個問題,我一定會肯定地回答“是的,記憶力的確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衰退。”這種誤解符合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普遍觀點:健忘癥會伴著年齡增長而出現。但就在1988年,我親眼目睹了一件足以改變我一生的事:一個叫賴頓.卡韋洛的家伙用三分鐘就記住了一副任意洗切的撲克牌順序,并憑這種記憶能力將其名字永遠印刻在了“紀錄大全”上。當時,我驚呆了,竟有人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將52張看似毫無關聯的牌以一種完美的順序記下來!一股意欲揭開他記憶秘密的沖動激勵我埋首于撲克牌中,于是我開始了長達三個月的對記憶潛能的訓練。
明確的目標大大加快了我的學習進程,一種類似自然選擇的有趣現象在學習中出現了:我摒棄那些失敗的方法,同時完善和提煉有實際效果的
記憶技巧。每天,我都能感到一個全新的自我的覺醒。在我的一生中,第一次不僅僅是記憶力,連注意力和想象力也都顯露出從前沒能意識到的巨大潛能。誰能想到呢,我竟無意間發現了兩千年前古希臘人運用的記憶術。
三個月的訓練結束后,我發現自己變聰明了。不久,我就因記憶了六副(而非一副)任意洗切過的牌,而且每張牌只看一次而留名于“紀錄大全”。我一邊為自己大腦的潛能感到驚奇和振奮,一邊也為在學校里從未有人教過我如何使思維變得敏捷而氣憤——那時候是多么疲于應付考試呀!
你能想象嗎,孩童時代,我被認為是個誦讀困難者。不僅如此,還被說成是注意力不集中也記不住老師教誨的學生。結果,由于并未顯出學術上的“天賦”,而在16歲時就早早離開了學校。即使是在今天,當我們對人腦和學習的過程了解遠勝于過去時,孩子們仍未被告知該如何有效率地學習。這究竟是什么原因?我不得不承認自己一直在逃避這個問題的真正答案。(多米尼克.奧布賴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