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焦慮無所不在的年代,它像不治之癥彌漫在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你知道焦慮產生的原因嗎?你焦慮嗎?你是哪種類型的焦慮?一起來看看吧!
焦慮產生的原因
產生焦慮的原因,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
非心理的因素。主要指生理因素,這是一種主要由遺傳與生理特征的不同,包括家族因素引起的焦慮。比如家族中有人患有焦慮癥,那么家族成員的患病概率就會比常人高一些。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包括個人性格和社會環境的影響,性格方面,諸如,急躁、膽小怕事、敏感多疑、追求完美,不良的認知、自我、童年、青少年時期沒有解決的沖突等問題;社會因素主要有工作壓力太大、居住空間密集、應急突發事件(天災人禍之類)、自我追求與現實的差距等原因。
焦慮的常見類型
焦慮是一種在預感不利情景出現的前提下,心靈或身體產生的緊張、不安等等的綜合情緒體驗,我們可以把焦慮分為以下這些類型。
生活成本焦慮。高房價、高物價、高生活成本讓更多的人開始產生了負面思考,比如有人會覺得自己沒有背景、怎么努力都沒用;選錯了行業,后悔當初的選擇……隨著這種
負面思考的深入,還解決不了,反而加重了焦慮。
工作壓力焦慮。我們在工作中,時常會感到自己的理想沒有機會施展,工作僅是為了維持生存,自我的定位與人生理想發生錯位,不知何去何從,就像迷路一樣,這其實是一種心靈焦慮,只有通過與潛意識中的自己進行對話,才能清晰地看到壓力的出口,把它釋放出去。
環境不適焦慮。現代社會,人們因為種種原因需要各處流動,更換環境,但這種離開自己舒適又熟悉的生長環境的行為,會隨著時間和生活的不如意而變得越來越焦慮,因為這些隨時更換的環境,你很難跟它們建立起安全感和舒適感。
特定情緒焦慮。這是一種針對某些具體事物而產生的諸如不安、憤怒、討厭、疲倦或者惆悵的情緒,具有這種情緒的人,一般在其他領域都表現正常,只有涉及或接觸到特定的區域,他們才會變得“不可理喻”起來。
自我認同焦慮。自身角色的轉換和來自外界環境的變化,會給人造成壓力,甚至產生焦慮情緒,因為很多人還沒反應過來,隨著焦慮的時間持續過長、他們往往會在內心產生“自我認同”的迷失。要解決認同焦慮,就必須有一種健康的與時俱進的自我觀。
從眾式焦慮。這類人比較輕信別人的話、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喜歡機械地去模仿別人的行為,而且
潛意識的自我判斷能力差,也就是說無論你給她積極還是消極的暗示,都容易對它發揮作用,還有一個致命的特點就是,沖動、情緒易波動、
自制力差。
角色定位焦慮。搞清楚“我到底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應該怎樣去做?”這些問題,你就可以給自己做好定位,從而不受環境的變化影響,真正實現自己的價值。但如果你對自己的人生毫無思考,只是覺得走到哪兒算哪兒,而過且過,或者隨波逐流等,那么你就很容易產生角色焦慮。
知道了焦慮產生的原因,我們對焦慮有了更多的認識,因此,我們在面對焦慮時,不要被情緒所控制,而要認清目標與現實的差距,并努力尋找治愈情緒的良方,幫助自己走出迷茫和不安,從此告別焦慮,坦然淡定的活出自己。具體怎么做呢?請繼續關注我的下一篇文章《克服焦慮的10種方法》。
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原創文章
作者:高山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