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位置:首頁 >> 業界縱橫 >> 微信閱讀成為了一種新的閱讀形態
微信閱讀成為了一種新的閱讀形態
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十二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微信閱讀被首次納入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成年人手機閱讀群體的微信閱讀使用頻率為每天兩次,人均每天微信閱讀時長超過40分鐘。
根據調查結果,有超過六成的成人通過手機,進行過微信閱讀。
從微信閱讀時長來看,微信閱讀接觸群體人均每天微信閱讀時長為40.98分鐘。此外,微信閱讀城鄉差別不大,男女差別也很接近。
該調查還顯示,聊天、查看朋友圈中的朋友狀態是微信閱讀接觸者的主要選擇,選擇比例高達80%。而與閱讀有關的活動也是很多微信閱讀接觸者的主要選擇,看新聞、閱讀朋友圈中分享文章、閱讀公眾訂閱號發布文章的選擇比例分別為72.9%、67.1%和20.9%。
面對首次出爐的微信閱讀調查結果,有關專家認為,微信作為典型閱讀形態的出現,意味著社交化閱讀已成為全新的閱讀趨勢。
“世界圖書館界曾經有過這樣的理想,讓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都有書看,但這個理想即便到了21世紀也沒有得到完全實現。”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教授王余光說,現實情況是,手機普及率甚至比書籍更高,因此,依托手機閱讀、微信閱讀實現這樣的理想,看起來更容易。
王余光補充到,兒童閱讀、學術閱讀和經典閱讀還是應該堅持紙質書。“微信主要功能是娛樂、瀏覽,我主張兒童閱讀不要從微信閱讀開始,對于孩子來說,微信閱讀容易分散其注意力,不能養成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此外,學術性著作和經典性著作,也應該堅持紙本閱讀,“只有紙質書閱讀才能讓你不受干擾,一面看,一面思考。”他認為,碎片化的東西會使思維更膚淺,變得更懶惰,不愿意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尤其對搞專業研究的人來說是個很壞的習慣。
事實上,關于微信閱讀的研究目前還極為缺乏。“應該更多研究人們的閱讀心理學,在載體改變的情況下,會發生怎樣的變化。還有,我們應該研究,如何引導在微信環境下,進行一些有益的閱讀。”王余光如此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