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無聲訓練的記憶價值(上)中,我談了無聲看圖中的記憶樂趣以及無聲看圖對記憶訓練的價值。本篇中,我將繼續和大家聊聊我對無聲思考與記憶訓練的方法和價值的看法。
其實,有些元素上,無聲思考與無聲看圖是相似的。如10秒的時間限制、自由設置的背景音樂、彩色字體顯示等。
(來自無聲思考訓練)
值得一提的是:軟件在為字體標注顏色時,如上圖,也是有講究的,通常動作類的詞語用黃色、動物類的名詞用紅色、植物類的名詞用綠色,場景性的詞語用藍色。這里我有個想法,把無聲思考中的詞語顏色換成黑白色
如圖:
現在,這些黑白色的詞似乎不如彩色時能引發聯想,為什么會這樣呢?
我以為,在記憶難度上,無聲思考是高于無聲看圖的,因為它是純文字,沒有圖片能直接構成場景,如果想要達到快速記憶的目的,是要做一些改變,比如你可以先將文字轉化為場景,再架構情景,想象故事。
但無聲思考也是最接近實際記憶的,它也是純文字,只是擁有了形象的意義,比如,上面這些文字都可以用具體的情景來展示。
而無聲思考的存在似是為快速記憶訓練提供了一種可供借鑒的訓練方式:將幾個詞語合為一組,賦予這些詞語形象化的意義,然后,要求記憶這些詞語。雖然無聲思考項目中的詞語都有形象意義,但當我們一點點熟練這種記憶方式,甚至能達到一定程度的記憶之后,我們也可以嘗試去記憶更多的抽象不含情景意義的詞語。
所以,無聲思考為
記憶抽象材料提供了一種方法與可能性,也在同時培養我們的想象力。比如,下圖中同樣是4個詞,卻可以有多種不同層次的想象:
最低層次:在腦海中出現模糊的刺猬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日子里擦拭君子蘭的圖像。此時,因為想象不豐富,想象的圖片只是簡單的形象拼湊——刺猬+風雨交加+擦拭+君子蘭。
中低層次:圖像變清晰,能在腦海里出現刺猬、君子蘭、風雨交加的清晰模樣,比如,刺猬是正面照還是側面照;君子蘭是開花的還是沒開花;風雨交加是大風還是微風……此時,想象稍微豐富,想象的圖片有較少的細節,基本可以在文字消失后短暫回憶起圖片的樣子。
中層次:想象刺猬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日子里擦拭君子蘭的活動影像,閉上眼,耳朵能聽到風雨聲,眼前似乎能看到雨點不停從天上落下來,能看到刺猬用一只“小手”拿著一塊某種顏色的布料在一上一下地擦拭君子蘭的大葉子或花朵。此時,想象較為豐富,開始出現活動的影像,還有了感官的參與,在文字消失后尚可以在較短時間里回憶起影像。
中高層次:想象刺猬望著在風雨中搖擺的君子蘭,很是心疼,便拖著渾身是刺的身體,冒著大風大雨爬上君子蘭,然后拿著輕軟的布料,小心地擦拭著君子蘭;中間,天現閃電,閃電的光映照在小刺猬的臉上,而刺猬毫不退縮。此時,除了活動的影像和感官外,更有了情緒的參與,小刺猬開始擁有了獨立的人格;影像開始擁有故事的雛形,但只是一個獨立的4詞故事,不與10秒前和10秒后4個詞語的故事相連。
高層次:把已有的故事更加細化,在腦海中能隱隱想象出故事的前后線索,能與10秒前的4個詞的故事高度融合,又為10秒后的4個詞的故事預留出位置,為所有詞匯的連環記憶奠定基礎。此時,已經算是處在過目不忘的初級層次,可以在訓練結束后,回憶起部分由詞語構成的場景(注意,是影像非文字詞語)。
最高層次:能將已有的故事任意揉進前面與后續詞語的故事中,能在2分鐘的時間里將所有的詞語故事連成一條線,并在訓練結束后,仍然能回想起90%以上的場景。此時,已經算是處在過目不忘的中級層次,可以在訓練結束后,根據對情景的回憶回想起部分詞語(注意,是文字詞語非影像)。
從回憶影像到回憶文字詞語,將是記憶層次的一大提升,也是無聲思考訓練對實際記憶實踐的最大意義所在:形近于
過目不忘階段的文字記憶,可以在實踐記憶過程中真正對抽象文字材料的記憶發揮重大作用。
當然,多數人很難達到最高的層次,拿我個人來說,從開始訓練無聲思考到現在,幾近一年的時間里,我才從簡單的形象拼湊提升到中層次的活動影像加感官參與。個人覺得,將文字轉化為影像的確比簡單的圖片轉化為故事難多了,將抽象的文字想象成一幅高度融合的畫面本身就會花費較大的精力與時間;而當畫面出現之后,故事的想象反倒沒那么難了。
總結
綜合來說,如果要為無聲看圖與無聲思考對記憶訓練的意義大小做個總結,我以為,無聲看圖可以激發訓練者的想象能力,而無聲思考則可以培養訓練者的想象能力:前者是圖像到影像的過渡,后者卻是從文字到影像的創造;無聲訓練對記憶訓練的根本意義在于創造,但創造卻要從過渡開始,循序漸進。
所以,為防止初期被無聲思考虐到,筆者建議大家可以把整個無聲訓練的時間按6:4分配,其中6成的時間放在無聲看圖上,4成的時間放在無聲思考上;按照個人的當前想象層次設定無聲看圖的訓練目標;待到
想象力達到一定階段后,再對無聲思考提出訓練要求。
(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學員原創文章,轉載需注明出處,作者:王夏坤)